徐渭
柳條搓線絮搓棉,搓夠千尋放紙鳶①。
消得春風多少力,帶將兒輩上青天。
剡藤湘篾一片雪②,仿佛孤飛野鶴云。
畫取此圖酬酒債③,未為輕薄有錢人④。
愛看鉆天鷂子高⑤,不知前后只知跑。
風吹昨夜棠梨折⑥,臥刺如針伏板橋⑦。
【注釋】
①尋:古代的長度單位,八尺為一尋。②剡(shan)藤:剡溪出產的古藤,可以造紙,負盛名。因而剡藤又指名紙,詩中即用此意。湘篾(mie):用湘竹削成的篾片。③酬:酬付。④輕?。狠p浮放蕩。⑤鷂(yao)子:紙鳶,紙風箏。⑥棠梨:即野梨。⑦板橋:用木板架設的橋。
【評說】
本詩選自徐渭《徐文長三集》卷一一。
鳶(yuan),鷂子,風箏。以兒童放風箏為題材的畫,徐渭曾作有多幅。究其原因,實乃擬前人而作,在題跋中,畫家曾如此坦言:“郭恕先為富人子作《風鳶圖》,償平生酒肉之餉,富人子以其謾己,謝絕之。意其圖必立遭毀裂,為蝴蝶化去久矣。余慕而擬作之。”按郭若虛《圖畫見聞志·郭忠恕傳》云,忠恕,字恕先,為人疏放不羈,??v酒肆談,屢因議論朝政而被遷謫;他蔑視權貴家族,富人子弟求畫,則畫放鳶兒童,一頭為小兒手持線車,一頭是飄飛的風箏,中間畫一條幾尺長的引線,別無他物。徐渭“慕而擬作之”,不僅僅是慕其畫藝,更是仰慕欽佩其性情品格,也便是題跋中之謂“取其意而已”。
詩歌借題發揮,嬉笑怒罵,一瀉畫家心中的“不平之氣”與憤慨,使讀者在賞畫時看到的不光是兒童、風箏這些簡單的藝術形象,還有深遠的主旨和豐富的內涵。首先,徐渭對郭忠恕以奇特的構思來敷衍富豪大為贊賞,并直言不諱地申明,我輩雖處貧困,無以度日,惟有鬻畫償酒債,也絕不肯“摧眉折腰事權貴”,為“輕薄有錢人”涂抹,體現出強烈的個性色彩。其次,詩作和畫作也融鑄徐渭自己一生的遭際坎坷,以及無盡的怨怒與酸楚。在另一首題詩中,他將畫面上的大風比作現實中統治集團之間政治斗爭的風云,正是這突變的風云,吹破了自己的希望和幻想,甚至幾乎要墜死海邊?;厥淄拢斈曜约邯q如無邪的兒童,以赤誠之心去求索,“不知前后只知跑”,“只顧鷂飛不顧腳”,眼看鷂子鉆天而飛,豈料到山下遍地是為大風所折的刺棠梨,“臥刺如針伏板橋”。直到雙腳刺中,扎得很深,才知世事險惡,人心叵測。然而,這一切并沒有完全泯滅畫家心頭的期待,他轉而把一切希望寄托于兒童身上,對未來寄予些許的幻想:“消得春風多少力,帶將兒輩上青天”。
上一篇:《風雨鐘馗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其六》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