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日華
門前溪曲流花遠,屋后山高見月遲。
剛道巫云多旖旎①,楚山偏覺富情思②。
【注釋】
①旖(yi)旎(ni):輕盈婀娜貌。司馬相如《上林賦》:“旖旎從風。” ②情思:情意。韓愈《風折花枝》:“春風也是多情思,故揀繁枝折贈君”。
【評說】
本詩選自陳邦彥《歷代題畫詩類》卷五。
蘇軾《春宵》詩云:“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這便是說春日的山光水色中,花香、月影自有千種風情。詩人在題寫《楚山清曉圖》時,便抓起這兩樣景致,作了更為細膩的描繪,呈現出一種動態美。門前的一條小溪,曲曲折折地流向遠方,這兒不是蘭亭的“修竹茂林”,更沒有“曲水流觴”,但是卻有“輕薄桃花逐水流”(杜甫《絕句漫興九首》)的景致。片片落紅,隨風飛舞,飄灑到碧綠的溪流中,在水中,它們追逐著水流遠去,一路歡快,一路芬芳。欣賞畫作、詩歌,不能僅僅局囿于表面,還需不斷申發聯想,為什么曲溪中忽然有這么多“流花”呢?或許,唐代詩人祖詠的兩句殘句會使我們想到詩外之韻,畫外之境,那便是:“不知疊嶂夜來雨,清曉石楠花亂流。”哦,原來山中剛剛下過一場春雨,難怪“落紅無數”。此時,明月已漸漸透過云層,徐徐前行,銀色的月光使一切顯得格外靜謐。如果,明白了畫境是在雨后,月亮剛剛出來之際,三、四兩句詩意的轉換也就不顯得那么突兀了。春雨給山間帶來了大量流水,使得山間云蒸霧繚,旖旎多變,“遠峰帶云沒,流煙亂雨飄”(鮑至《奉和往虎窟山寺》),而這正是巫云楚山特有的風姿與神韻。仿佛若巫山神女,“裙拖六幅湘江水,鬢聳巫山一段云”,(李群玉《同鄭相并歌姬小飲戲贈》)明眸善睞,左顧右盼,好像欲啟齒與人語,總覺得極富“情思”。
古人講:“耳目清,聽視達,謂之明”(《淮南子·精神》)畫題中一個“清”字,不正體現出畫家對靜享“清景”的愿望和追求嗎?山水本無情,而畫家以自己的這一段“情思”移入其中,那么,楚山含情,將欲招喚人們,也只是作者情感的外化而已。
上一篇:《曹知白吳淞山色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次韻子由論書》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