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獬《春盡》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春盡行人未到家,春風應怪在天涯。
夜來過嶺忽聞雨,今日滿溪俱是花。
前樹未回疑路斷,后山才轉便云遮。①
野間絕少塵埃汙,唯有清泉漾白沙。②
【注釋】 ①此兩句通過描述行走時的感覺,從側面來寫山。下坡時看見前面有樹,上坡時因山阻隔,不但樹看不見了,連小路似乎也被截斷,寫出山之陡;上了山頂,回頭只見身后的山巒已淹沒在茫茫云海之中,寫出山之氣象萬千。②汙:同“污”。案此兩句以“野間”的“清白”與塵世間的污濁形成對比,表現(xiàn)了作者厭惡官場,寄情于自然的思想感情。
【譯文】 暮春時節(jié)歸心切,晝夜兼程未到家。春風好似在責怪,為何浪跡于天涯?昨夜翻山越嶺時,忽聞山雨“淅瀝”下。雨停山清景方好,今日溪中滿殘花。下坡猶見前樹影,上坡卻疑小路斷。翻過一山回頭望,茫茫白云層層紗。野間荒處有奇趣,絕少塵污及其他。唯見清泉潺潺流,輕輕漾起細白沙。
【集評】 今·詹杭倫、沈時蓉:“詩中寫的是暮春時節(jié),一位行色匆匆的旅人在返家途中所見到的景色和心理感受,不盡之意寓于景物描寫之中,明快自然,工麗整飭,頗有唐人風調。”(《宋詩鑒賞辭典》第258頁)
【總案】 鄭獬曾任翰林學士,與王安石同朝。他生性耿直,政見與王安石不同,為新黨所惡,屢遭排擠貶謫,寄情于詩,借景抒懷。作者借游子形象,寄托了自己對時光無情的惆悵、對無所作為的感傷、以及對葉落歸根的無奈之情。歸途中,山之險而富變化,路之遙而多曲折,則既是寫景,又有寓意。宦海無涯,仕途險惡,余悸猶存。最后兩句表現(xiàn)了作者對烏煙瘴氣的官場的厭惡,以及對“清白”的追求,使略帶感傷的格調稍顯輕松明快而富于積極性。全詩是賦體,中有比興,亦實亦虛,含而不露,頗耐人尋味。
上一篇:陳與義《春寒》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王禹偁《春居雜興》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