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751—814),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武康)人。少年時隱居嵩山,性耿介寡合,與韓愈是親密朋友,多有詩酒唱和。孟郊在唐德宗貞元十二年中進士,時年已五十歲,調任溧陽(在江蘇省內)尉。在任期間流連山水琴酒之間,曹務多廢,后辭官家居。唐憲宗元和初年,經李翱推薦給興元節度使鄭慶余,奏為水陸轉運判官;鄭又奏為參謀,未得就職而卒。孟郊一生處于窮愁潦倒的生活中,雖有朋友接濟,但終不免于饑寒凍餒。由于孟郊自身地位和生活經歷的特點,他有條件接近和體會下層人民的生活,并對貧富懸殊的社會現象表示憤慨,同情勞動人民的不幸遭遇。孟郊詩作有力矯正了大歷以來詩歌內容空洞、格調平庸的詩風,取得了特殊成就。孟郊寫作態度嚴肅,追求“瘦硬”,“詩從肺腑出,出輒愁肺腑”,后代往往以他與賈島并稱,有“郊寒島瘦”之說。
作者曾在此詩題下自注: “迎母溧上作。”這時作者五十歲。詩中稱頌的是母子之情。母親對兒女的關懷愛護是無微不至的,特別是在那些貧寒勞苦的家庭中,做母親的把自己對兒女的心愛之情,物化在將要遠行的兒女的衣衫之上,在那針縫線綴之中,寄托著無限的親情。正因為這樣,兒女對母親心意,猶如短短的小草,怎能夠報答得了春天的陽光給它的恩情呢?
這首詩在藝術上主要有三個特點:第一,首聯以工對開始,整齊如律詩,其實是自制樂府。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是母子并出比較,并分領下文二、四與五、六各兩句。第二,三、四句寫母親的動作與心理,用的是白描寫實法,以兩對疊字形容母親的心意,顯得親切入微。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神形皆備地再現了母親的具體形象,從動作與心理上都有慈母的個性。六句詩中這兩句居中心地位,是游子心中的敬愛慈母之意與按主題思想結構作品的原則的統一。第三,“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游子感恩抒意,全用形象比喻。慈母之愛游子,是實踐中發生過的事情,實踐是由對象化的行為表現的,這就是以手中線密密縫補游子身上的衣裳,這是必須實寫才有感染力的,孟郊在詩中抓得準、寫得細、感得深,把慈母的感情的實踐對象化,造成為審美形象。孟郊用了寸草春暉的比喻,在這里既合乎藝術規律,又找到了比與被比的事物二者之間的內在聯系,成為抒發母愛之情的完美杰作。
由于這首詩所表現的內容的日常性,情感的普遍性,語言的通俗性,藝術的完美性,千余年來一直擁有最多讀者,傳誦不衰。
上一篇:古詩十九首中《迢迢牽牛星》詩意|閱讀答案
下一篇:岑參《山房春事》詩意|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