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李煜
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秋風庭院蘚侵階。一任珠簾閑不卷,終日誰來!
金鎖已沉埋,壯氣蒿萊。晚涼天凈月華開。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
這是李煜被囚于汴京期間所寫的一首小令,表達了亡國之君的孤寂生活和空懷故國的悲哀心情。
起句辟空而來,直抒胸臆,道出了往事不堪回首的悲哀心境。“往事”,概言他昔日身為帝王的種種生活情景。這些情景歷歷在目,郁積于心,成天回憶,欲罷不能。結果呢,不僅無助于自慰,反倒越發增其悲哀。“只堪”二字,刻畫出徒想無益而又不能不想的矛盾心理和悔恨交集、觸目傷懷的內在隱衷。這種“剪不斷,理還亂”的哀思愁緒,時時緊纏著他,即使面對著眼前景色,也難以排遣;不僅難以排遣,反倒更勾起他對“往事”的悲感! “景”與“事”相對而言,使得現實與往昔形成強烈的對比,暗示出囚徒困境與帝王之尊的懸殊,從而表明了無論憶昔還是面今總是難遣悲懷的根源。兩句總領全詞,“哀”字即為詞眼,為全詞罩上一層悲哀凄涼的冷色。
“對景難排”之“景”是怎樣的呢?只見“秋風庭院蘚侵階”。“秋風”,點明時在萬物蕭索的季節,同時渲染了冷落的環境氣氛。“庭院”,實寫所在之地,也正是作者囚居之處。“蘚侵階”,是說那碧綠的苔蘚已蔓延到門前的階沿,那么,庭院之空寂荒涼可以想見。詞人于此以細膩的筆觸、敏銳的觀察、形象的畫面,寫出了與昔日帝王之居有天淵之別的悲涼景象,當然只能觸景傷情,豈能略解愁懷呢!
這時,詞人的目光由侵階的苔蘚逐漸收回到門前靜靜垂掛的珠簾上,卻毫無卷起珠簾的意思,因為身為囚徒,終日獨居,有誰會來看望自己呢!“一任”,完全聽任,表現出萬般無奈、隨它去了的莫名悲哀。據宋人王銍《默記》記載,李煜囚居之處有“老卒守門”,“不得與外人接”。他只能過著“日夕以淚洗面”的孤寂生活,終日沉浸于撫昔傷今的痛苦之中。因此,他困守囚室,緬懷往事,透過垂掛的簾子,瞥見侵階的苔蘚,就不禁發出“終日誰來”的悲嘆了。“一任”兩句和“秋風”句,用的是逆寫法,入木三分地道出了“對景難排”的刻骨哀思。
上片以白天的眼前景,托現出囚居生活的悲哀和寂寞;下片以夜晚的想象景,生發其痛心亡國、懷念故國的情思。
“金鎖已沉埋,壯氣蒿萊。”這兩句由眼前獨囚之悲過渡到往昔亡國之痛。“金鎖”指鐵鎖鏈;“壯氣”謂興旺的王氣;“蒿萊”,野草,這兒用作動詞,即沉沒于野草。《晉書·王濬傳》載:吳國君主孫皓用鐵鎖鏈橫斷長江,來抵抗西晉水軍,結果仍失敗滅亡。劉禹錫《西塞山懷古》就曾用“千尋鐵鎖沉江底”、“金陵王氣黯然收”的詩句描寫過這件事。李煜則更貼切、更凝煉、更沉痛地用這個典故自比,發出同樣在金陵失敗亡國、王氣告終的悲嘆,字里行間包含著“一旦歸為臣虜”的無窮悔恨和“最是倉皇辭廟日”的種種回憶,從而使“往事只堪哀”得到了具體深刻的發揮。
接著詞人順勢而下,由往昔亡國之痛自然遞入現實凄涼之感:“晚涼天凈月華開”。秋晚充滿涼意,天空萬里無云,月光普照人間,這本是一幅美好明凈的秋夜圖,但以詞人此時處境而言,則多了一層“涼”意。這樣寫,既與上片秋日階蘚的凄涼寂寞遙相呼應,情調一致,又為下文遐想故國的空自嗟嘆作好了鋪墊。
正因如此,由現實情景飛躍到想象情景的描寫,就水到渠成了。詞人身在囚室,神馳故國,想象眼前這同樣的月光,該把南唐故國那些象美玉一樣玲瓏剔透的華麗宮殿照個通明,而投影于橫貫南唐都城金陵的秦淮河上吧。玉樓瑤殿,影照秦淮,乃是昔日金陵帝都的絕妙剪影,使得詞人朝思暮想,刻骨銘心。然而“想”終歸是“想”,如今早已是人去樓空,物是人非了。詞人著一“空”字,既形容月照之空寂無聲,更雙關著江山易主、徒然無用之意,這就把他亡國之痛、故國之思、凄涼之感,全部熔鑄其中了。俞陛云說:“回首秦淮,宜其凄咽。”(《南唐二主詞輯述評》)這話正說到了其情的深處。
上一篇:《浩歌·唐·李賀》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湘春夜月·宋·黃孝邁》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