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出塞曲三首(選一)
(唐)貫休
回首隴山頭,連天草木秋。
圣君應入夢,半路遣封侯。
水不擔陰雪①,柴令倒戍樓。
歸來麟閣上②,春色滿皇州③。
【作者簡介】
貫休(852~913年),晚唐詩僧。本姓姜,字德隱,婺州蘭溪(今屬浙江)人。唐昭宗天復年間入蜀(今四川),蜀主王建賜號“禪月大師”。貫休有詩名,部分作品能反映當時社會現實。著有《禪月集》。《全唐詩》存其詩十二卷。
【詞語簡注】
①陰雪:指氣候嚴寒而積存在山陰處的積雪。
②麟閣:裝飾有麒麟的閣樓,即麒麟閣,漢武帝時所建,上繪十一位功臣像。后世就以其為皇帝褒獎功臣之處的代稱。
③皇州:皇帝所在的州郡,即皇都、京城。
【內容簡析】
本詩是晚唐著名詩僧貫休所寫的《古出塞曲三首》中的第三首。貫休作品以明快、清新、樸素、剛健之美,在唐朝詩壇獨樹一幟。這首仿漢樂府《橫吹曲》名所作的邊塞詩作,較突出地體現了貫休詩的特點。
全詩起筆即寫回首觀望六盤山頭,連天的草木干枯凋落,正是一派深秋季節的景象。三、四句由景及人,寫圣明的君王應該進入了夢鄉,而在邊關之路上行走的全是聽他調遣的封侯之人。五、六句由人寫景,描述了邊地特有的艱苦:飲水不擔陰冷的積雪,柴火堆放戍守的高樓。最后兩句,寫戍邊將士的雄心壯志:保衛邊關,建立功業,將來回歸朝廷,受重用登上麟閣,放眼望去,無邊春色,駐滿皇都。
明代楊慎在《開庵詩話》中指出:“貫休詩中多新句,超出晚唐。”的確,本詩語言質樸清新,風格勁朗雄健,比起晚唐那些典雅、雕飾、綺麗、纖弱的詩來,貫休的這首詩,的確給人以清新健美之感,是一首寫六盤山邊地生活的好詩。
上一篇:(唐)王建《古 謠》六盤山詩詞賞析
下一篇:(明)趙時春《和胡大參六盤山》六盤山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