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三峽風景名勝區·高嵐自然風景區》原文、賞析、鑒賞
位于興山縣的東南部、西陵峽北岸。據《興山縣志》記載:高嵐以峰嵐高峻,河谷幽深而著名。景區中心在兩河口,即高嵐河與夏陽河的匯合處。景區范圍約為長50公里。奇峰夾岸石,碧水貫中流。這是高嵐山水風光的特點。景區沿河兩岸,山勢崢嶸,上懸下削,峭峰突出,千回百轉。輕風、淡云、濃霧渾然一體,山壑、河流、森林交相輝映,構成一幅神秘莫測的自然奇景。有形似雄獅仰天長嘯的“朝天吼”,有貌似西方大佛、沉睡不醒的“睡佛山”,有恰似嬋娟守靈的“棺槨洞”,有傳說的“八仙”中韓湘子、呂洞賓端坐云頭對奕的“棋盤柱”等。
〔古詩文賞析〕 臥 佛 山 清·趙潤堂
萬星遙遙天,奇峰臥老仙。
張口吞日月,呼氣吐云煙。
鼾打雷聲響,雨落掛帳簾。
夢想古中事,落帽于人間。
這首五言律詩想象豐富,用夸張的手法,描繪了臥佛山的奇景,用語質樸,雖沒有唐人情景交融的旨趣,但即事名篇,不置一詞,仍不失為清新可喜之作。
首聯造語天外,落筆峰中,意思寫盡幾層:一層是萬星天外,一飛來老仙,遙遙遠看,不正像天上的仙人留居于此嗎?二層是奇峰入畫,臥老仙游目四顧,茫茫云天有萬星遙遙,寫其高遠之勢。三層,動詞“臥”字的傳神之功,為下文活躍的意象描寫活化出一個吞云吐霧的仙人形象。
二、三聯極盡夸張之能事,描述臥佛山奇特的景觀。連用五個動詞“吞”、“吐”、“打”、“響”、“掛”形象生動。擬人化的描寫再現出高聳入云的自然奇觀,日月星辰在山頂沉沒,云霧繚繞山峰,雷聲是老仙的鼾聲,雨幕是老仙垂掛的帳簾。這雄奇奔放,峰巒疊起,汪洋恣肆的想象妙趣橫生,正如莊子的“神人”一般,餐風飲露,冰肌玉骨,御風而行,不食人間煙火,“吞日月”,“吐云煙”。如此的想象,也只有浪漫的詩仙筆下才會有之,李白是借虛無縹緲的天姥山的虛幻景觀反襯現實的不平事,那么清人趙潤堂呢?
面對眼前景,遙想前朝事。尾聯點到即止。“夢想古中事,落帽于人間”。江陵龍山有落帽臺、換帽臺勝跡,李白詩云“九月龍山飲,黃花笑逐臣,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詩人想到了什么?只有人間的落帽臺,給讀者留下的是無盡的想象,言有盡而意無窮。淡淡落筆,與前文的極力夸張構成鮮明的反調,使人回味難忘其中真味了。
意在言外本是詩歌的高妙處。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詩人或閑逸,或空靈,或淡遠,用語都雅致工麗,一情一景,自成其趣,正如這首小詩借浪漫夸張之形抒隱喻之意,自成格調;又淺顯可讀,幾近宋詩的以文入詩,這其中的軌跡,正如詩中所悟一般:“事如春夢了無痕。”
(唐從舉)
〔現代散文〕 高嵐是湖北的黃山,是昭君故里的一塊瑰寶。那陡峭的石壁,絕妙的險峰,幽深的峽谷,縹緲的云霧,還有腳下那淙淙的清泉流水,構成了一幅巧奪天工的山水畫長卷。她把安徽黃山的峻峭,山東泰山的瑰偉,江西廬山的壯麗集于一身,造型奇特,姿態萬千,獨具風采,是國內少有的天然游覽勝地,人稱高嵐風景區。
高嵐在興山縣,離昭君村30公里,山背是著名詩人屈原的出生地樂平里。從昭君村到樂平里,高嵐正好是一根旅游的軸線。這里無山不異,無峰不秀,無石不奇,而且一山靠著一山,一景挨著一景,似乎手挽著手,肩并著肩,叫人應接不暇。那千姿萬狀的奇峰怪石神氣逸脫,惹人遐想。你可以從中找到各種各樣饒有情趣的天然塑像,使你敞開思維之窗,舒展想象的翅膀,在近乎童話世界里任意翱翔。每一座奇峰似乎都可以隨著你的幻覺而變幻,有的怪石似猴似虎似獅,有的像少女像壯士像掛著佛珠的老和尚。有的奇峰傾斜而下,恰似烈馬飲溪,有的引昂向上,猶如龍騰虎躍。
從高嵐橋下車不遠,首先躍入眼簾的是“駱駝峰”。這里是山的海洋,云的波濤,是一幅變幻莫測、時隱時現的“昭君還鄉圖”。駱駝峰聳立在群山堆壘的頂端,伸著兩個形似駝峰的脊背,摸云擦天。雙峰的前面,又有一向前傾斜而又細長的山頭,酷似駝頭,閉目昂首,那張開著的嘴巴還喘著粗氣,活像一頭長途跋涉歇下休息的駱駝。可巧的是,對面天生著一塊直立的巨石,形若一位華容絕世的少女,風顏天然,倚坐在樹蔭下,低著頭,凝眸含笑。巖石上攀沿的牛王刺花,是她頭上的鳳冠,繚繞的云霧是她身上的輕紗。她永遠是那么羞澀,不輕易露出容顏。仔細看,這少女懷里還抱著一只琵琶,這便是昭君石。山風吹過,樹枝搖晃,發出沙沙的聲響,和著山間小溪的汩汩流水旋律,悅耳動聽。人們說這是昭君從塞外騎著駱駝回鄉探親,在這里歇息,彈著琵琶傾訴她對故鄉的深情。
順公路前行一華里,在高嵐河與下羊河的交口處兩河口,是奇峰異石的集萃之地。朝前看是一叢叢赤赭色石柱,或粗、或細、或尖、或圓,組成了壯觀美麗的“紅石筍”林。
驅車再往前行,極目遠眺,便是著名的“臥佛山”。臥佛,并非稀罕之物,許多寺廟均可見到。而這里的臥佛之大,恐怕四川樂山大佛睡下來,也自愧弗如。這位“臥佛”既非木雕、泥塑,又非人工石鑿,而是由幾大匹山梁組成龐然大物。據說全長共約五六里。你看它圓圓的腦袋,高高鼻梁,張著大嘴,閉著眼睛,眼睫毛向下耷拉著,完全是一付沉沉酣睡的樣子。連頭上的帽子掉在一旁(即帽子山),他也不知道,這座仰天長睡的“大佛”坦露著上身,挺著圓鼓鼓的肚皮,肚臍隱約可見,兩腿并齊,腳趾向上,可謂栩栩如生!
汽車沿著一條狹長的山谷蜿蜒而上,行約九公里,便到了高坪河中游的跳魚潭。只見碧綠如染的溪流在這里被束成幾個大拐,形成了三級臺階:就像人工筑成的三級的攔水大壩,每臺有一丈多高,溪水帶著巨大的沖力傾瀉而下,激起堆雪似的水花,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鳴。天長日久,沖成了三個深潭。人們按其潭形,分別取名為罐潭、扇潭和龍潭。溪水中盛產一種五彩斑斕的花魚,名曰桃花瓣。每到產卵季節,一群又一群的桃花瓣,咬著自己的尾巴,順勢一彈,奮力向坎臺上跳去,到上游去產籽。跳過罐潭,再跳扇潭,又跳龍潭。猶如銀幕上的動畫片一樣,使你眼花繚亂,應接不暇,奇妙極了。當地的農民抓住“七上八下,魚兒搬家”的跳魚的季節,按跳魚的規律和特性,常常站在潭頭,伸著魚舀子,等魚入網。最多時一人一天可接魚上百斤。“桃花瓣”刺少,肉嫩,味鮮,煎、炸、烹、煮都好吃,實為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
呵!高嵐,是一首抒情的詩,是一幅優美的畫,是仙境一般的旅游勝地!
高嵐美,美得自然,美得樸實,美得出奇!
(吳道周 郭自寶)
〔民間文學〕 高嵐自然風景區的懸巖陡壁上有一溶洞,洞中央有一刀形巖石,石前有經風化而成的方格石紋,形似棺材套上的槨,名曰“棺槨洞”。洞右山巔上有石柱,形似一位云發高挑,衫裙飄飄的楚國少女,低眉垂首,肅立山巔,名曰“嬋娟石”。相傳,三閭大夫屈原自沉湖南汩羅江后,其姊女媭悲痛萬分,嚎啕大哭,感動了上蒼,令神魚將屈原遺體馱體運回秭歸。楚南后鄭袖、公子子蘭和上官大夫靳尚聞訊后,驚恐萬狀,暴跳如雷,陰謀策劃劈棺暴尸,使屈原死無葬身之地。一些忠誠義士,父老鄉親得知這一消息后,偷偷將屈原遺體運送至風景奇特的高嵐峽谷,厚葬于“棺槨洞”中,嬋娟隨之趕來守衛靈柩,使忠魂長眠于山水之間。另一學生宋玉也帶著竹簡到對岸山峰上的松樹下石桌旁讀書、守望。嬋娟一見,勃然大怒,痛罵了宋玉,使其羞慚難言,匆匆溜走。而嬋娟一人在那默默地守著屈原,至死都不肯離去。
這就是高嵐風景區“嬋娟守靈”的來歷。
(楊佑仁 整理)
上一篇:詠《神農架林區·高山平原》詩詞散文賞析
下一篇:詠《景德鎮·高嶺山》詩詞散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