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描寫《河南省·邙山》古詩詞賞析大全
邙山在洛陽之北,黃河之南,西起澠池,東至鄭州,長達190公里。歷史上在洛陽建都的王城,如漢魏故城,隋唐東都,均背依邙山,南俯洛水。許多帝王將相、皇親貴戚,死后多葬在邙山。現在,邙山上仍留有成千上萬的墓冢。邙山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武王伐紂,曾集800諸侯于邙山會盟。人們在秋高氣爽的秋日,登臨邙山遠望,洛陽四周景色如畫。暮色降臨,洛陽城內萬盞華燈初上,霧色煙樹,笙歌飄渺,更富有詩情畫意,“邙山晚眺”就是洛陽八大景之一。
北邙山上列墳塋,萬古千秋對洛城。
城中日夕歌鐘起,山上唯聞松柏聲。
[詩名] 邙山
[作者] 沈佺期
[注釋] ●歌鐘:編鐘,此處指歌舞奏樂。此詩表達了詩人對人生、世事的感嘆與哀思。詩人將到處都是歡歌曼舞,繁華富麗的洛陽城,與滿是墳墓的陰森的邙山放在一起,暗示人們今日躺在墳墓中的人就是昔日城中享盡榮華富貴的王公貴族;反過來,讀者自然會想到,今日正在城中醉生夢死,名利場中的蕓蕓眾生,他日不也是邙山上的隔世人嗎!言外之意已不言自明。
北邙山頭少閑土,盡是洛陽人舊墓。
舊墓人家歸葬多,堆著黃金無買處。
天涯悠悠葬日促,岡坂崎嶇不停轂。
高張素幕繞銘旌,夜唱挽歌山下宿。
洛陽城北復城東,魂車祖馬長相逢。
車轍廣若長安路,蒿草少于松柏樹。
澗底盤陀石漸稀,盡向墳前作羊虎。
誰家石碑文字滅,后人重取書年月。
朝朝車馬送葬回,還起大宅與高臺。
[詩名] 北邙行
[作者] 王建
[注釋] ●堆著句:說邙山上閑著的土地越來越少,即使黃金成堆,也難以買到墓地。●不停轂: 言送葬的車馬不停地趕路。●素幕、銘旌:送葬儀仗隊前面的帳幕和寫著死者官銜姓名的綢布條。●魂車、祖馬: 送喪車和送客餞行的車馬。祖馬,古時稱送行的馬為祖馬,送行為祖送,餞行為祖餞。●蒿草句:說在墳墓旁種的松柏越來越多,蒿草則因人們踐踏而越來越少。●澗底二句:山溝底的大石頭也越來越少,全都被雕成了墳前的石虎石羊。●誰家句:說有的人家墓前石碑因年代久遠,文字磨滅了,后人拿來刻上新的碑文,豎在自己親人墳前。●朝朝二句: 每天那些送葬的人,回到城里照樣蓋豪華的房舍,建高臺享樂。言外之意,這些人根本不想,他自己也要被埋在北邙山上。
千山紫翠朝中岳,萬古歌鐘對北邙。
故國何人憑險阻?皇天有意閱滄桑。
[詩名] 洛陽 (全詩8句)
[作者] 汪懋麟,清江都人,康熙進士,工詩,才氣縱橫。
[注釋] ●中岳:嵩山,在洛陽的東南。●萬古句: 用沈佺期《邙山》的詩意。●險阻:洛陽東據虎牢關口,西接函谷關要隘,南有嵩岳屏障,北瀕黃河天塹,自古有“河山拱載,形勢甲天下”之稱。●故國二句:意思是以洛陽為京都的國家,有哪一個能倚仗地勢險要而永保皇業的?還不是一個接一個成為“故國”了!看來,老天爺好像是有意在讓人們閱盡人間滄桑。
上一篇:關于描寫《河北省·趙州橋》古詩詞賞析大全
下一篇:關于描寫《河北省·邯鄲叢臺》古詩詞賞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