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描寫《安徽省·捉月臺·李白衣冠冢》古詩詞賞析大全
捉月臺在馬鞍山市采石磯,李白衣冠冢在該市翠螺山腰。
捉月臺,原名舍身崖,又稱聯璧臺。臺是臨江懸崖上的一塊突伸如翼的巖石,翹首展翅,突兀江中,勢態壯觀,十分險峻。上刻“聯壁臺”三字。民間傳說李白在此醉酒,從此臺跳江捉月,乘鯨仙去,故叫 “捉月臺”,上建有 “捉月亭”。當然,“捉月乘鯨”只是美好的神話傳說而已。明正德十四年 (1519年),太平郡守、池州郡守、徽州郡守與刑部主事方豪同登此臺游覽,嫌原名不雅,改為聯璧臺。
太白樓后翠螺山上的李白衣冠冢,冢基用青石壘砌,前有大理石碑,鐫刻“唐大詩人李白衣冠冢”。關于這位詩人的死,除“捉月乘鯨” 傳說以外,尚有一說: 李白憂憤投水而死,衣帽放在江岸,尸體飄浮,被一個汲水的農民發現,連忙打撈起來,初葬于菜園里,后來遷到青山,當地百姓就將李白的衣帽留下,建成衣冠冢。
采石月下逢謫仙,夜披錦袍坐釣船。
醉中愛月江底懸,以手弄月身翻然。
不應暴落饑蛟涎,便當騎鯨上青天。
[詩名] 捉月臺
[作者] 梅堯臣
[注釋] ●采石:指采石磯。●夜披錦袍:李白于天寶元年應詔進京,深得玄宗敬重,當即賜他“宮錦袍”一件。后來他遭讒被逐,來到江南,天寶六年與好友崔宗之乘舟泛游于采石江畔的白壁山、天門山。李白披上玄宗賜給他的宮錦袍,坐在船頭,兩岸觀者如堵,他笑傲自若。至于詩句將“捉月”的故事與“衣披錦袍”相聯系,屬于藝術加工而已。●醉中二句:即說李白醉里見水中之月,甚愛之,以手捉月,船翻沉。
楚水秋風薜荔高,千帆明月大江濤。
蛾眉亭下芙蓉色,猶似當年宮錦袍。
夜夜銀河倒不流,長虹西掛彩云愁。
醉來江底抱明月,驚落天心萬片秋。
[詩名] 過采石懷李白 (十首錄二)
[作者] 宗臣
[注釋] ●薜藶:灌木,蔓生,古謂野草。●蛾眉亭:在捉月臺的右后方,太白樓附近,也是歷代詩人憑吊李白的地方。亭下芙蓉即水中的荷花。
采石江邊李白墳,繞田無限草連云。
可憐荒冢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
但是詩人多薄命,就中淪落不過君。
渚蘋溪草猶堪薦,大雅遺風不可聞。
[詩名] 李白墓
[作者] 白居易
[注釋] ●李白墳: 就詩句所寫的位置及周圍環境來看,指的是李白衣冠冢。●可憐句:承上句,寫李白身后凄涼。●驚天動地文:形容李白的詩文寫得好,威力強大。●但是二句:歷代有才學的詩人不得志而淪落他鄉者,何止李白一人。可是李白懷才不遇,身世悲涼是最令人悲痛的。●萍藻:都是水生植物,古代用作祭品。●薦:祭。●大雅遺風:雅正的風神氣度,這里指詩。李白《古風十五首》: “大雅文不作,吾衰竟誰陳。”
上一篇:關于描寫《山西省·掛甲山石刻》古詩詞賞析大全
下一篇:關于描寫《遼寧省·旅順萬忠墓》古詩詞賞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