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描寫《江蘇省·石頭城遺址》古詩詞賞析大全
石頭城遺址,在南京市西北清涼山后。清涼山,又名石頭山,1000多年前長江還在山下滾滾流過。石頭山歷來是江船登岸的地方,也是防守南京的戰略要地。石頭城南北全長約3公里,城基遺跡為赭紅色,內有大量河光石,一般高出地表0. 3—0. 7米,最高處為17米。此城原為楚威王的金陵邑,筑于楚威王七年 (公元前333年)。東漢建安十六年 (公元211年),吳國孫權在金陵邑原址筑城,取名石頭。它是突出江岸的制高點,西臨長江,南控秦淮河入口,形勢十分險要。城的西面依江邊石壁筑城,北、東、南三面設門,可以屯駐軍隊,儲軍械糧食物資,而且還設有烽火臺,與長江上下游互通情報,實際上是東吳沿江的一個重要的軍事重鎮。當年諸葛亮贊它是 “石頭虎踞”,李白也有詩: “石頭巉巖如虎踞,凌波欲過滄江去”,寫得氣勢磅礴。但從唐末以后,江中沙洲上漲,與岸相連,江流西移,致使今石頭山已離江5里。石頭城遺址已成重點保護文物,供人游覽憑吊。
石頭城遺址
石頭城下濤聲怒,武騎千群誰敢渡?
黃旗入洛競何祥?鐵鎖橫江未為固。
[詩名] 登金陵雨花臺望大江 (全詩24句)
[作者] 高啟
[注釋] ●石頭二句:說當年吳國憑借長江天險,與北方政權對抗,這石頭城是千萬人馬也很難攻克的。詩用問句,言外之意是最后還是被攻克了。●黃旗入洛:三國吳主孫皓 (孫權之孫),因迷信黃旗紫蓋入于東南”的謠言,就帶了幾千人要到洛陽去當天子,途中士卒要倒戈,孫只好轉回。●鐵鎖橫江: 當年吳國為阻擋晉水軍順江而下的攻勢,以鐵鎖橫江截拒,結果仍未擋住敵軍,故言鐵鎖橫江未為固。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詩名] 西塞山懷古 (全詩8句)
[作者] 劉禹錫,此詩已錄于“西塞山”篇然因詩句又涉及石頭城,再錄于此。
[注釋] 見西塞山篇。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
[詩名] 金陵五題之一·石頭城
[作者] 劉禹錫
[注釋] ●山圍句:石頭城依山建筑,故云山圍。六朝都在此建都,而至唐時,均已成過去,故稱故國。周遭,周圍。意思是石頭城四周的青山依然無恙,而城已空,自有無限感慨。●潮打句: 石頭城北臨大江,故為江潮打來打去。空城寂寞,意謂六代繁華,已成陳跡。作者自序:“友人白樂天掉頭苦吟,嘆賞良久,且曰: ‘潮打空城寂寞回,吾知后之詩人不復措詞矣’!”●淮水句: 石城東有秦淮河,月亦自東而升,仍是舊時之月,而今時之人已不同于舊時之人。沈德潛評說:“只寫山水明月,而六代繁華,俱歸烏有,令人于言外思之。”
石頭城上小徘徊,世換僧殘寺已灰。
一片降旗千古淚,前人留與后人哀。
[詩名] 石頭城 (全詩8句)
[作者] 汪元量,南宋宮廷樂師。這首詩是宋亡后,詩人被元軍押往大都時抒寫亡國之痛的作品。
[注釋] ●世換:改朝換代,指宋亡元興。●一片降旗:語本劉禹錫《西塞山懷古》詩。●前人句: 出于杜牧《阿房宮賦》:“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復哀后人也。”
離離芳草滿吳宮,綠到臺城舊苑東。
一夜空江煙水冷,石頭明月雁聲中。
[詩名] 石頭城
[作者] 劉翰,字武子,宋代長沙(今湖南長沙市)人。約生活于孝宗、光宗、寧宗時代。曾為吳琚門客,做過武官。
[注釋] ●離離二句:形容古吳宮及臺城均長滿了青草。抒撫今憶昔之情。●一夜句: 入夜時分,江水給人以寒冷的感覺。“空”與“冷”暗含古今盛衰的對比,一夜說明詩人徘徊之久,感慨之深。●石頭句:石頭城寂寞地對著明月和雁聲。詩句充滿滄桑之感。
石頭城上,望天低吳楚,眼空無物。指點六朝形勝地,惟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連云檣寰白骨紛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離宮,東風輦路,芳草年年發。落日無人松徑里,鬼火高低明滅。歌舞尊前,繁華鏡里,暗換青青發。傷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詞名] 念奴嬌·登石頭城
[作者] 薩都剌,字天錫,號直齋,元代雁門人,泰定進士,累官御史,以彈劾權貴,謫遷閩海。工詩,流麗清婉,最長于情,此詞即具有強烈的懷古抒情特點。性愛山水,結廬于安慶司空山太白臺下以終。
[注釋] ●吳楚:泛指長江中下游一帶,●眼空無物: 眼前空蕩蕩的,什么也沒有。●六朝形勝地: 當時這里江流緊迫山麓,城負山面江,南臨秦淮河渡口,當交通要沖,為軍事要地,形勢優越。●連云檣:戰船連接著天邊的云彩,形容船多。●離宮: 又稱行宮,皇帝在京城外的臨時居住處。南宋曾在南京設置行宮。●輦路:皇帝車駕經過的道路。●尊:同樽,即酒杯。●暗換青青發: 青青的頭發悄悄地變成了白色。●傷心二句:意為古往今來的盛衰變化令人傷心,永遠不變的大約只有秦淮河上的一片明月吧。
上一篇:關于描寫《天津市·盤谷寺》古詩詞賞析大全
下一篇:關于描寫《云南省·石林》古詩詞賞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