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描寫《四川省·烏尤山》古詩詞賞析大全
烏尤山,即古離堆,與凌云山一樣,自唐以來就是蜀中游覽勝地。烏尤山四面環水,孤峰兀立,山上林木茂盛,綠蔭重疊。古時烏尤山與凌云山連在一起,凌云、烏尤、馬鞍三山并立江畔,統稱青衣山。《史記》和《漢書》 中分別記載著秦孝文王時,蜀郡太守李冰為避沫水 (大渡河)之害,開離堆一事。由于李冰開鑿麻浩溢洪道,引部分江水繞烏尤山而下,便使烏尤山成為水中孤島,也宛如 “中流砥柱”。山上有烏尤寺,創建于盛唐,原名正覺寺,北宋時改名為烏尤寺,這座千年古剎保存較好,但羅漢堂內505尊羅漢,經十年浩劫已全毀。烏尤山還有一處古跡,即漢代文學家郭舍人注釋《爾雅》的地方,建有 “爾雅臺”,臺臨崖而立,西望峨眉,下瞰三江,臺內正中榜有“漢犍為舍人注爾雅處”。整個烏尤山景色幽美,歷代文人在此留連忘返,也留下不少詩句。
青衣誰開鑿?獨在水中央。
浮舟一躋攀,側徑沿窮蒼。
絕頂訪老僧,豁然登上方。
諸嶺一何小,三江奔茫茫。
[詩名] 上嘉州青衣山中峰題惠凈上人幽居寄兵部楊郎中 (全詩32句)
[作者] 岑參
[注釋] ●青衣山中峰:烏尤山未鑿開前與凌云山連在一起稱青衣山,在青衣三峰之中居中,故稱中峰。●青衣誰開鑿:作者看出烏尤山和凌云山舊本一體,是被人鑿開的,但不知何人所鑿。據史載,開鑿者是蜀守李冰。
秋到烏尤萬竹涼,一堆濃綠水中央。
秦時明月依然在,老對山僧話夕陽。
[詩名] 烏尤寺
[作者] 陶闿士,清代人,生平未詳。
烏尤塔下綠波搖,潮落魚鷹立小舠。
折戟沉沙千古恨,興亡夢不到漁樵。
[詩名] 烏尤雜詠 (六首之一)
[作者] 胡薇元,字孝博,山陰人,清光緒年進士。
[注釋] ●小舠(dao,刀): 小船。
墨魚吹浪一江浮,爾雅臺荒古木秋。
碧水丹山留不得,風帆回首別烏尤。
[詩名] 江行望烏尤寺
[作者] 王士禎
凌云西岸古嘉州,江水潺湲抱郭流。
綠影一堆飄不去,推船三面看烏尤。
[詩名] 嘉定舟中作 (二首之一)
[作者] 張問陶
[注釋] ●綠影一堆:指離堆、烏尤山。
一塔見嘉州,銅江水合流。
好山似神女,明鏡照烏尤。
渡遠人爭市,天空雁入秋。
西風漁唱晚,黃葉夕陽秋。
[詩名] 自峨眉歸望烏尤
[作者] 趙熙,字堯生,四川榮縣人,清光緒年進士。
[注釋] ●一塔:指凌云山上的靈寶古塔。●銅江:即岷江,古稱銅江。●好山:指烏尤山。
竹邊樓閣露華濃,夢里依然舊日鐘。
千古江聲流不盡,三峨秋色為誰容。
清時此地吟歸雁,海氣通巖蟄老龍。
起望神州如此黑,幾點星火照孤峰。
[詩名] 宿烏尤山樓
[作者] 趙熙
[注釋] ●三峨:峨眉山有大峨、二峨、三峨3座山,通常所說峨眉山即大峨。
秦時鑿壁唐時寺,待我尋秋絕頂行。
江月不隨流水去,天風吹下步虛聲。
[詩名] 烏尤題壁
[作者] 陳洪范,民國年間人。
[注釋] ●秦時鑿壁:指秦李冰鑿開離堆
何處飛來飄渺峰,獨立江心盤四曲。
環水有山不見山,一叢云樹插天綠。
[詩名與作者] 已佚
疊浪縱橫繞郭流,當年鑿石嘆神謀。
行人到此心懷壯,虎嘯龍吟萬壑秋。
[詩名] 離堆
[作者] 馮建吳,今人。
云有古郭生,此地苦箋注。
區區辨蟲魚,爾雅細分縷。
洗硯去殘墨,遍水如黑霧。
至今江上魚,頂有遺墨處。
[詩名] 初發嘉州
[作者] 蘇轍
[注釋] ●古郭生:相傳漢代文人郭舍人,曾在烏尤山注釋《爾雅》,而《爾雅》可稱為我國最早的一本“辭書”。
爾雅臺前字,名題郭舍人。
是非誰與證,今古此相循。
但憶蟲魚注,權當硯席親。
讀經能有幾,由此得通津。
[詩名] 爾雅臺
[作者] 姚文青
[注釋] ●爾雅臺:相傳為漢代郭舍人注釋《爾雅》的地方。郭舍人所注《爾雅》雖早已失傳,但在晉人郭璞注釋中可見。
上一篇:關于描寫《山西省·中條山》古詩詞賞析大全
下一篇:關于描寫《福建省·九曲溪》古詩詞賞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