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描寫《山東省·泉城濟南》古詩詞賞析大全
濟南是座古城,秦以前先后有“濼”及“歷下”之稱。漢代時,因地處濟河之南,才改為今名。濟南別稱泉城,這里城區內外,清泉涌流,水質潔凈甘冽,真是“家家泉水,戶戶垂楊”。有關濟南泉水最早見于《春秋》魯桓公“會齊侯于濼”,濼就是今日的趵突泉。金代人立“名泉碑”,列舉濟南泉名七十二個,自此“濟南七十二泉”之名遂流傳于世。這七十二泉大約分成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與五龍潭四大泉群。在趵突泉群中有著名的趵突泉、金線泉、柳絮泉、北漱玉泉等。珍珠泉也是十分珍奇的名泉。濟南又位于名山秀水之間,南有千佛山,北有大明湖,有“一城山色半城湖”之譽。千佛山佛龕遍布山崖。懸崖上有唐貞觀間始建的興國古寺。元代于欽《匯波樓記略》云:“濟南山水甲齊魯,泉甲天下。”
東藩駐皂蓋,北渚凌清河。
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
云山已發興,玉珮仍當歌。
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
蘊真愜所遇,落日將如何。
貴賤俱物役,從公難重過。
[詩名] 陪李北海宴歷下亭
[作者] 杜甫,唐天寶四年(745年)夏,與李白、高適來到歷城(今濟南),他們被邀到歷城名勝大明湖,參加有李邕在座的宴會,寫下這首名詩。
[注釋]●李北海:李邕,當時任北海郡(今山東益都)太守,故稱;由于李邕是德高望重名滿天下的文學家、書法家,為時人所敬重;對杜甫、高適來說也是前輩。●東藩:即東方的藩伯,李邕是太守,北海郡又在京都之東,故有此尊稱。●皂蓋:黑色車蓋,漢代太守所乘之車用皂蓋。●北渚凌清河:北渚,指歷下亭北面水中小洲。清河,又名濟河,清代黃河改道,清河被吞沒,成為今日黃河的河道。此句意思是:自亭北的小洲沿清河往游歷下亭。●海右此亭古:古代以南面為正面,東為左,西為右,齊地在海之西,故稱“海右”。歷下亭建于北魏,距杜甫和李邕來時已300年,故稱“此亭古”。●濟南名士多:此句下,作者自注:“時邑人蹇處士等在座。”此句既對蹇處士等在座賓客的稱贊,又贊揚濟南自古就出過很多名士,如漢代經師伏生就是濟南人,他在秦始皇焚書時保存了尚書,他的學生也多是濟南人,并以文章著稱。這兩句因頌揚得實,已被后人作為對聯,懸掛亭中。●云山二句:美好的白云青山,已激發了客人們的興致,宴席上歌妓們在唱歌。玉珮,指歌妓。當歌,語本曹操詩:“對酒當歌。”●修竹二句:這二句是流水對,寫環境的清幽。茂密的竹林擋住了暑熱,用不著在此交會的濼水和歷水的輕波帶走熱浪。交流,指歷水和濼水同流入大明湖。空是空自、空勞。●蘊真二句:在這個蘊藏著真實樂趣的佳境中歡宴,真使人稱心如意;奈何太陽將落山,宴席將散,有什么辦法呢?●貴賤二句:人們不論貴賤,同是為事物所役使,不得自由,因此很難有再與公(李邕)一起重游的機會。貴,指邕;賤,杜甫自謂。公,對李邕尊稱。李邕比杜甫大34歲。
湖上荷花歲歲新,客中時序自傷神。
名泉出地環巖郭,急雨連山凈火旻。
絕代詩題傳子美,近期文人數于鱗。
愁來獨思辛忠敏,老淚無端痛古人。
[詩名] 濟南
[作者] 顧炎武,此詩寫詩人旅居濟南,睹物傷神,詩中充滿了對明朝滅亡的傷感之情,慷慨悲涼。
[注釋] ●湖上二句:寫大明湖荷花,年年新葉繁茂,可是今日看到反而黯然傷神。此聯取意于唐代劉希夷《代悲白頭翁》:“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以樂景寫哀,反襯感傷情緒。時序,季節,此指夏季。●名泉二句:那趵突泉噴出的流水,繞城郊蜿蜒而下;雷陣雨將那灼熱的天空洗凈。旻,天空;火旻,火熱的天氣。●子美:唐代詩人杜甫字。杜甫在濟南留下名句“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于鱗:明代詩人李攀龍字。李為濟南人,與王世貞同為當時文壇領袖人物。對杜甫與李攀龍的稱頌,實際暗含著對他們的羨慕。杜甫雖生逢亂世,卻親眼目睹收復京都;李攀龍雖為濟南人,但根本未嘗過亡國的滋味,是幸福的。●愁來二句:說一想起南宋詞人辛棄疾(也是濟南人,死后,謚號忠敏),就老淚縱橫,悲憤難已。辛棄疾自23歲被迫離開家鄉濟南,到68歲死于江西,一直沒能回到故鄉,更沒看到“王師北定中原日”。顧炎武在明亡以后,到處漂泊,來到濟南。兩人遭遇相同,詩人是憐人自憐,抒發憂國傷時的感情。
趵突泉
濼源特起根虛無,下有鰲窟連蓬壺。
絕喜坤靈能爾幻,卻愁地脈還時枯。
驚湍怒涌噴石竇,流沫下瀉翻云湖。
月夜照衣歸獨晚,溪邊瘦影伴人孤。
[詩名] 詠趵突泉
[作者] 王守仁,作者于弘治十七年(1504年)曾到濟南做主考官,這首詩作于此時。
[注釋] ●濼源二句:言作為濼水發源地的趵突泉,它平地特起,如輪涌出,但是其根又在何處呢?可能是下面有大海龜的窟穴,一直連到海上仙山“蓬壺”吧!第二句極言泉水之深,泉水之長。●絕喜二句:喜的是大地之神使它能那樣神奇迷幻;愁的是地脈有時真會枯竭,此趵突泉在地下水壓力降低時也停止噴涌。坤靈,天為乾,地為坤,坤靈即山岳大地之神。●石竇:指地下石洞。●云湖:指趵突泉流注的大明湖。●月色句:說其他游人已經離泉而去,詩人則仍在月色下流連瞻望,很晚才歸去。●溪邊句:歸去路上只有梅花的疏影伴著我。詩句抒發追求隱逸生活的情趣。瘦影,指梅花疏影。宋代林逋的《山園小梅》有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這疏影是描摹梅花的。王詩二句與林詩二句非常相似,說明王守仁是化用了林詩名句。
白煙消盡凍云凝,山月飛來夜氣澄。
且向波間看玉塔,不須橋畔覓金繩。
[詩名] 趵突泉 (濟南雜詩十首之一)
[作者] 元好問
[注釋] ●趵突泉:一名瀑流,在濟南市西門橋南,名列七十二泉之首,為古濼水發源地,又稱“天下第一泉”。泉自地下巖溶溶洞的裂縫中涌出,三窟并發,浪花四濺,勢如鼎沸,聲如隱雷。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有云:“泉源上奮,水涌若輪。”●白煙:水浪激起的白茫茫的煙霧。●凍云:將要下雪時的云。此句是說:在夜色中,浪花翻滾的趵突泉象冬日凝聚的云朵一樣。●山月:山邊之月。●夜氣澄:黎明前空氣清新、明凈。●玉塔:指涌出水面的泉峰。●金繩:金線。
濟南城西天下絕,珍珠金線交橫發。
伏流到此倏復通,平地跳出三白龍。
[詩名] 趵突泉
[作者] 顧我锜,清代人。
[注釋] ●珍珠、金線:皆為濟南泉名。●伏流句:說隱伏于地下的泉流到趵突泉處又忽然通向地面。●三白龍:趵突泉有三窟,三股泉水向上噴涌,故形容為三白龍。
普天誠第一,歷世豈三千?
地下汪洋水,形成趵突泉。
珍珠隨處涌,金線自然牽。
濠上知魚樂,欣逢躍進年。
[詩名] 趵突泉
[作者] 郭沫若
[注釋] ●普天誠第一:趵突泉為濟南七十二泉之首,又稱“天下第一泉”。●歷世豈三千:原注:“趵突泉是濼水源頭,說者謂春秋桓公十八年(公元前694年)‘公會齊侯于濼’,就是此地,見于載記只2063年,然泉的歷史自不止于此。”●濠上知魚樂:用莊子濠梁辯論魚樂典故,見浙江省篇《花港觀魚》詩注。
瑤泉鼎滾珍珠豆,玉眼旋翻水晶斗。
日月沉浮千萬春,精靈天下第一秀。
[詩名] 濟南趵突泉
[作者] 王樹遠
石蟠水府色蒼蒼,深處渾如黑虎藏。
半夜朔風吹石裂,一片清嘯月無光。
[詩名] 黑虎泉
[作者] 晏璧,字彥文,明代廬陵(今江西吉安)人。明成祖永樂二年曾任山東按察司僉事,有題詠濟南七十二泉詩。
[注釋] ●黑虎泉:七十二泉之一,在今濟南市黑虎泉東路。源出懸崖下深凹之洞穴中,泉水從三石虎頭噴出,波瀾洶涌,水聲喧騰,泉匯成河,河中有泉。●石蟠:泉石蟠屈伏臥。●蒼蒼:泉石深青色。●渾:簡直。●半夜二句:半夜北風吹進石頭的裂縫,發出虎嘯一樣的聲音,陰森可怕,連月亮都為之失去光輝。
水紋浮綠影搖金,倒挽銀河百尺深。
中有錦鱗三十六,碧波蕩漾任浮沉。
[詩名] 金線泉
[作者] 晏璧
[注釋] ●金線泉:七十二泉之一,在趵突泉公園內。《續歷城縣志》載:金線泉“橫流寬二丈余,長倍之,近岸水面一線,日光中作金色,直如絲繩,偶隨流蕩漾,旋直如前,絕無斷續。”●倒挽:倒卷。●錦鱗:魚鱗。比喻指一串串鮮艷華麗的泉水珠。
白云樓下水溶溶,滴滴泉珠映日紅。
淵客泣來無覓處,恐隨流水入龍宮。
[詩名] 北珍珠泉
[作者] 晏璧
[注釋] ●北珍珠泉:即珍珠泉,在今濟南市泉城路北。泉從地下上涌,狀如串珠。清代王昶《珍珠泉記》:“泉從沙際出,忽聚忽散,忽斷忽續,忽急忽緩,日映之,大者為珠,小者為璣,皆自底以達于面。”●白云樓:元初建,在珍珠泉附近。●溶溶:水寬廣流動的樣子。●淵客:從水中來的客,指鮫人,是神話中居于海底的怪人。《太平御覽·珠寶部》引晉張華《博物志》云:“鮫人從水中出,寓人家積日,賣絹將去,從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滿盤,以與主人。”此句即用鮫人泣珠來喻指珍珠泉。
金線池邊楊柳青,泉分石竇曉冷冷。
東風三月飄香絮,一夜隨波化綠萍。
[詩名] 柳絮泉
[作者] 晏璧
[注釋] ●柳絮泉:在趵突泉公園內,金線泉東南角。泉沫紛翻,如柳絮飛舞,故名。●金線池:即金線泉。●石竇:石孔。●冷冷:指泉水聲音清越。●香絮:柳絮。●一夜句:東風吹落的柳絮,隨泉流碧波翻滾,有如一夜之間化為綠萍。
泉流北澗瀑飛瓊,靜日如聞漱玉聲。
纖手掬來清徹骨,高人宜爾濯塵纓。
[詩名] 北漱玉泉
[作者] 晏璧
[注釋] ●北漱玉泉:在趵突泉公園內金線泉東南。●瀑飛瓊:言瀑布飛流,潔白如玉。●漱玉聲:泉流聲如漱玉。漱,用水沖刷。●纖手:纖細柔美的手,一般指女性的手。掬,雙手捧取。●高人句:高潔的人很適宜在這里洗濯冠帶。濯塵纓,表示潔身自好之意。語出《孟子》:“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纓,系冠的絲帶。
石岸人家玉一灣,樹林水鳥靜中閑。
此中未是無佳句,只欠詩人一往還。
[詩名] 藥山道中
[作者] 元好問
[注釋] ●藥山:濟南周圍的九山之一,也就是“齊煙九點”之一。●玉一灣:指山側湖水。●未是:不是。
驢背望微茫,悠然古道旁。
青牛高臥處,云水淡斜陽。
[詩名] 望臥牛山
[作者] 徐子威,字云樵,號野泉,清代江蘇常州人,其父來山東作幕僚,遂隨父定居濟南。
[注釋] ●臥牛山:濟南周圍群山之一,也即“齊煙九點”之一。●微茫:猶言隱約。●青牛:喻指臥牛山。●云水:東濼水,經華不注山與臥牛山之間,注入大清河,即今之黃河。
雞鳴春日曉,鐘落上方幽。
樹濕云猶住,山空翠欲流。
酒床隨客去,詩草付僧收。
虛羨巖棲子,塵鑣不可留。
[詩名] 游千佛山寺
[作者] 邊貢,字廷實,明代山東歷城人。為明代著名文學家,“前七子”之一。
[注釋] ●千佛山:古名歷山,傳說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在濟南市南2.5公里處,隋朝時因巖石鐫佛,遍布山崖,遂稱千佛山。山上佛宇亭臺為唐代古剎興國寺,寺內有隋唐時遺留的巨大石佛造像多尊。登山至半山“一覽亭”,遠眺黃河如帶,明湖似鏡,泉城風貌,盡收眼底。●山寺:指興國寺。●幽:幽靜。此句寫晨起山境清幽,只能聽到招呼山僧誦經的鐘聲。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詩:“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都是以動寫靜。●樹濕二句:化用王維《山中》詩“山路原無雨,空翠濕人衣”詩意而來,言云氣浮動在寺外碧翠的林木之中,山色似欲流欲滴,給人以濕潤之感。●酒床:猶糟床,榨酒的器具,此指酒。●詩草:指在山寺寫的詩。●虛:徒,徒然。●巖棲子:棲隱山林的名士。●坐鑣:為塵世奔忙。鑣,馬勒子,指馬。末二句說:自己仍要去為世事奔忙,徒然有歸隱的愿望。
跳波濺客衣,演漾回塘路。
清照昔年人,門外垂楊樹。
沙禽一只飛,獨向前洲去。
[詩名] 柳絮泉訪李易安故宅
[作者] 田雯,清代人。
一代詞人有舊居,半生飄泊憾何如。
冷清今日成轟烈,傳頌千秋是著書。
[詩名] 題濟南李清照故居
[作者] 郭沫若
[注釋] ●半生飄泊:自金兵南下,北宋滅亡,李清照便開始她的飄泊生涯,奔波于建康、越州、臺州、溫州、衢州、杭州等地,后避地金華,直至終年。●冷清今日成轟烈:李清照《聲聲慢》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反映了她凄涼的身世,也反映了所處的時代。郭沫若1958年曾一反《聲聲慢》,創作《聲聲快》一詞,詞的開頭說:“轟轟烈烈,喜喜歡歡,親親熱熱密密。”反其意而詠之。●傳誦句:謂李清照的著作流傳千秋。李清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均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又輯成《李清照集》。
齊煙九點月華盈,笑仰千佛暢盛明。
為有巖花開令序,感春永駐半山亭。
[詩名] 濟南千佛山
[作者] 王樹遠
[注釋] ●齊煙九點:登千佛山北望,可見濟南北部的臥牛山、華不注山、鵲山、鳳凰山等九峰峭拔,云煙繚繞;李賀有詩句:“遙望齊州九點煙”,今千佛山上有“齊煙九點”坊建于盤山路中。●半山亭:即千佛山腰的“一覽亭”。
鑒泉獨理黃花身,漱玉詞驚浩嘆人。
后主遺風離亂感,女兒堂上壯男魂。
[詩名] 李清照紀念堂
[作者] 王樹遠
[注釋] ●李清照紀念堂:在趵突泉花園內漱玉泉北。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濟南人,宋代著名女詞人。工詩文,善書畫,尤以詞的成就最大,為婉約派之宗。●鑒泉句:傳說她的故宅在漱玉泉、柳絮泉附近,常對泉梳妝。鑒泉,象鏡子一樣的泉水。黃花身,女兒身。●漱玉詞:后人輯錄的李清照詞集名《漱玉詞》。●后主遺風:說李清照的詞有南唐后主李煜的文采。郭沫若給李清照紀念堂的題聯:“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里,文采有后主遺風”。●離亂感:李清照遭遇到宋金戰亂,汴京淪陷后,李清照流落南方,因此她的詞中也含有“離亂”之感。●女兒句:李清照作為女詞人,其詞不免多凄楚之情,但她的另一首詩卻寫得十分豪壯:“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故言“壯男魂”。此詩懸于李清照紀念堂正廳內。
上一篇:關于描寫《陜西省·漢陵》古詩詞賞析大全
下一篇:關于描寫《山東省·泰山》古詩詞賞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