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描寫《內蒙古自治區·昭君墓》古詩詞賞析大全
昭君墓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南大黑河南岸。這里長眠著美麗的昭君。由于遠望墓冢呈青黛色,因此歷代稱之為“青冢”。關于王昭君的故事,在“昭君故里”篇還有介紹。昭君被匈奴呼韓邪單于接到匈奴境(今內蒙地區)后,立為寧胡閼氏,呼韓邪單于病逝后,其子復株絫若鞮單于立,又妻之。死后葬于匈奴,究竟確切埋葬地點在何處,尚無定論,但呼和浩特的昭君墓地在唐代杜佑《通典》中就有記載。墓與中原地區漢代帝王陵墓有相似之處。墓前、墓頂各建有亭,墓草青青,古木參天,花卉爭妍。在內蒙西部尚有多處傳為昭君墓的墳冢。對于昭君出塞事,古今人們看法頗不相同,下列詩句就反映了這一事實,今日中華各族團結和睦,對昭君和親的歷史意義已沒有爭議,有些詩句只作為文學欣賞而予選錄。
漢月還從東海出,明妃西嫁無來日。
燕支長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沒胡沙。
生乏黃金枉圖畫,死留青冢使人嗟。
[詩名] 王昭君 (全詩10句)
[作者] 李白
[注釋] ●明妃:即王昭君。明妃是晉代以后對昭君的稱呼。●漢月:寫昭君出塞夜行時漢月映照,說明詩人對昭君命運的同情。●燕支:燕支山,在今甘肅境內,這里代指胡地的山。●蛾眉:指美女。●沒胡沙:死于匈奴境內的沙漠草地。●生乏黃金句:昭君因缺乏黃金賄賂畫師毛延壽,被毛把相貌畫丑。●嗟: 嘆息: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
[詩名] 詠懷古跡五首之一 (全詩8句)
[作者] 杜甫
[注釋] ●紫臺:帝王居處為紫宮或紫禁,此處借指漢宮。●朔漠: 北地沙漠,此處指匈奴。●去: 離開。●省識:解識。●環佩: 婦女所佩飾物。后兩句是說:假如漢元帝當初能發現畫圖之偽,怎會有昭君之魂環佩空歸之恨呢?
朔風嘶去馬,漢月出行輪。
回看父母國,生死畢胡塵。
[詩名] 昭君怨 (全詩8句)
[作者] 梁瓊,唐代女詩人,生平事跡不
詳。
[注釋] ●朔風:北國之風。●嘶去馬:昭君出塞所騎車馬嘶鳴。●行輪:車輦之輪。●父母國: 出生之國。●胡塵: 胡地之沙塵,此句即感嘆其一去不復回。
天外邊風掩面沙,舉頭何處是中華?
早知身被丹青誤,但嫁巫山百姓家。
[詩名] 題明妃出塞圖
[作者] 黃幼藻,字漢薦,明代女詩人,莆陽塘下 (今屬福建省蒲田縣)人,蘇州府通判黃議之女。
[注釋] ●天外邊風:塞外北風,古時以中原為中心,塞外之地稱為天外。●舉頭句:意思是說抬頭遠望,何處是中華故地?古代人以中原為中華,今日中華大地已非昔日之狹窄概念,各族人民均已成為中華主人。●丹青:紅色顏料為丹,黑色顏料為青,丹青為圖畫的代稱。●巫山:指昭君故鄉。
紫塞長門一樣悲,何須終老向宮帷。
不如絕塞和親去,還得君王斬畫師。
[詩名] 王昭君
[作者] 陳葆貞,自號靜宜女史,清代女詩人,嘉善 (今屬浙江省) 人。
[注釋] ●紫塞:《古今注》:“秦筑長城,土色皆紫,故稱‘紫塞’焉。”此處泛指邊塞。●長門:漢宮名,是漢代宮中皇后、妃嬪居住之處,當年漢武帝的陳皇后即住長門宮,她以黃金百斤求司馬相如作《長門賦》,使漢武帝見面傷感,重新親幸陳皇后。●絕塞:指匈奴邊遠的塞外之地。全詩對昭君表示同情,詩人認為孤身女子出塞,一去不復回家國,固然有悲,但留在漢宮亦難免悲慘結局,倒不如出塞和親,一出胸中悲憤之氣。
漫道黃金誤此身,朔風吹散馬頭塵。
琵琶一曲干戈靖,論到邊功是美人。
[詩名] 明妃
[作者] 郭潤玉,字昭華,號壺山女士,湖南湘潭人,清代陜西巡撫李星沅妻。
[注釋] ●漫道:漫是“隨意”的意思,漫道即隨便說。●琵琶句:昭君的一曲琵琶使漢朝與匈奴免動干戈。●邊功: 到邊塞和親之功。
冢畔青青草色稠,芳名史冊著千秋。
畫師若把黃金屬,老守長門到白頭。
[詩名] 次韻題明妃圖
[作者] 方婉儀,清代女詩人,自號白蓮
居士。
[注釋] ●芳名句:詩人充分肯定昭君和親的貢獻,認為她的芳名已載入史冊。●畫師二句:假若當初昭君真用黃金賄賂了畫師,還不是守在漢王的長門宮里,直到白頭老死!
天下為家百不憂,玉顏錦帳度春秋。
如何一段琵琶曲,青草離離詠不休。
[詩名] 昭君出塞圖
[作者] 虞集,字伯生,號道園,元代仁壽人。大德初年,被薦入朝,累官國子祭酒,文宗時官至奎章閣學士,纂修經世大典,學問博洽,詞章典雅。
[注釋] ●天下句:作者認為昭君是胸懷寬廣的女子,以天下為家,在北方生活得很好,根本不像前人所說的那樣怨憂。●玉顏句:說美貌的昭君公主在匈奴王單于的華貴帳篷中生活。●如何二句:意思是為什么一段哀怨的琵琶樂曲,引起這么多詩人無止境的吟詠呢?
南北分天地,存亡見廟謨。
含悲辭漢主,揮淚赴匈奴。
目睹當年冢,心懷四海圖。
開誠示異族,布化越荒途。
[詩名] 昭君墓 (全詩16句)
[作者] 玄燁
[注釋] ●南北二句: 南北分成不同的區域,它們的興衰存亡,都決定于朝廷的決策。詩句認為漢元帝讓王昭君出塞和親的決策是正確的。廟謨,指朝廷的重大決策。●含悲二句:說明王昭君離開長安赴匈奴時的情景,這是可以想見的。昭君從楚地秭歸選入長安,已遠離親人,從長安赴匈奴茫茫大漠,且一去不得歸,其悲也是合乎情理的。●目睹二句:說看見昭君墓,不禁引起平治四海的念頭。●開誠二句:對其他少數民族要以誠相待,對邊遠地區也要施行教化。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漢和親識見高。
詞客各擄胸臆懣,舞文弄墨總徒勞。
[詩名] 謁昭君墓
[作者] 董必武,湖北人,中共早期黨員,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代表,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
[注釋] ●詞客二句:歷史上許多關于“昭君和番”的文學作品,都流露出對昭君的同情,認為作為一個弱女子遠嫁匈奴,歷經30年,始終未回中原,是漢王朝軟弱無能的表現,是一場悲劇,因此對“昭君出塞”也都寫得悲悲戚戚。作者此二句對上述文學作品提出了批評。
去漢二千年,故事流傳。昭君遠嫁志和邊。多少文人悲出塞,不識紅顏。
青冢壘如山,聳立平川。登高尋古讀殘篇。綠水繞園田野闊,北國江南。
[詞名] 浪淘沙·昭君墓
[作者] 樂時鳴
眷水親山無怨訴,紅亭青冢傾心吐。
東風曲錄琵琶情,歲歲魂安蒙漢睦。
[詩名] 呼和浩特昭君墓
[作者] 王樹遠
成吉思汗陵,在內蒙伊金霍洛旗阿騰席連鎮東南15公里,主體是中央紀念堂,蒙古包式穹廬頂,下部為八角形,內有成吉思汗靈柩。中央紀念堂正中塑成吉思汗坐像,兩廊精工彩繪有成吉思汗生平事跡壁畫。與成吉思汗夫婦靈柩在一起的還有他們的孫子貴由夫婦的靈柩。堂頂為金黃色琉璃寶頂,頂外部有藍色琉琉瓦的云頭,十分美麗壯觀。每年在此舉行公祭,遠近蒙古族及各民族人民都來參加盛會。
上一篇:關于描寫《云南省·春城昆明》古詩詞賞析大全
下一篇:關于描寫《湖北省·昭君故里》古詩詞賞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