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施閏章
碧海煙歸盡, 晴峰雪半殘。
冰泉懸眾壑, 云路郁千盤。
影落齊燕白, 光連天地寒。
秦碑凌絕壁, 杖策好誰看?
這首五言律詩,主要寫大雪初霽后的泰山景色。
此詩首聯兩句,主要是寫泰山在大雪初晴后的雄渾氣象。詩人從玉皇頂一帶縱目遠眺,但見海天遼闊,氣象萬千。東海的波濤不起,風煙俱凈。山峰上殘留的積雪,顯得特別晶瑩潔白。頷聯兩句寫雪后泰山的泉水與山徑。詩人仔細觀察了峰巒起伏的情況,他發現平時的潺潺流泉,因為氣溫驟降,現在卻變成了懸掛在千山萬壑之間的冰泉;曲折的山路,由于大雪映照看得十分清晰,大路小徑都千回百轉地沒入白云深處。頸聯兩句,極力渲染雪后泰山的巍峨壯闊。詩人把視線移向了遙遠的北方,眼前連綿起伏的群峰,處處是白雪皚皚,真象一片琉璃世界!因此,詩人馳騁想象:那泰山雄闊的山影,落到地面之上恐怕連遠在千百里外的齊、燕之地都要被雪光的銀白色所覆蓋吧!詩人正在凝眸遠眺之際,耀眼的雪光又帶來了陣陣寒氣,使他深深地感到整個天地之間也比往常冷得多了。就是這樣,作者通過對雪影、寒氣的夸張描繪,很自然地就把泰山之大和泰山之高充分顯現在人們的面前。在結尾兩句里,詩人又興起了懷古之思。因為鐫刻在懸巖絕壁之上的秦代石刻,歷經兩千多年的風雨剝蝕,當年為秦始皇歌功頌德的文字,現在已經漶漫、消失,殘留的幾個字,由于碑刻太高,即使拄著拐杖攀登到絕壁之下,誰又能看得清楚呢?歲月流逝,秦皇已矣!然而岱岳的雄姿卻依然如舊,這是作者的弦外之音。
此詩的要旨是突出泰山雪景的壯觀。雪與山都是客觀存在的靜止事物,如何下筆才能把它寫好,富有動感和生氣,這是需要認真思考的。作者運用了形象思維的藝術手法,用“望”字來帶動全篇,既生動形象又切題切景。這個“望”字就是古人所說的“詩眼”。詩中“碧海”與“晴峰”的景色,是從泰山之巔舉目東望所見。“冰泉”和“云路”的清寒幽靜,是回身四望之所睹。可是,大地冰封、云路凄迷,又引起了人們的無限幽思,一種孤寂、清冷之感會油然而生。“影落”及“光連”則是向北遠眺,北風凄緊、寒氣逼人,詩人不禁發出了“齊燕白”、“天地寒”的慨嘆!這樣就把東岳泰山的勃郁遼闊、雄偉壯麗的氣象描繪得淋漓盡致。最后,詩人以秦碑作結,寫景抒情緊密結合,從時代的久遠來歌詠泰山的巋然永存。
綜觀全詩,行文跌宕,氣勢恢宏,對仗工整,意境開闊。在歷代有關泰山的寫景詩中,洵屬佳作之一。
上一篇:《雨過桐廬·清·查慎行》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題君山·唐·雍陶》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