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戴復古
山崦誰家綠樹中, 短墻半露石榴紅。
蕭然門巷無人到, 三兩孫隨白發翁。
萬竹梢頭云氣生, 西風吹雨又吹晴。
題詩未了下山去, 一路吟聲雜水聲。
〔山崦〕山的西面。崦,即崦嵫山,系傳說中太陽西落的地方,這里引申借指西面。
幾番吟誦,掩卷玄想,詩人所描繪的山村風情是如此幽雅恬靜,令人心向往之,惆悵不已。小小山村景色經過作者的巧妙點染,竟似氣象萬千,頗為耐人品味。這短短的一首小詩,委實象一件精美的工藝品,能時時給人以美的享受。
通觀全詩,其中充分體現了詩人的審美觀察力和傳達審美意象的能力。在作者筆下,展示了詩人以其特有的審美眼光捕捉到的三幅山村風情畫:其一,“萬綠叢中一點紅”——以色彩美取勝的畫面。綠樹掩映中的山村人家因為“短墻半露石榴紅”而于靜謐中顯露出勃勃生機。綠樹紅花,相映成趣,相輔相成。它們的組合最能代表盎然的生機、蔥蘢的春意。其二,“三兩孫隨白發翁”——以生活情趣見長的畫面。一面是門巷蕭然,無市聲的喧鬧,無閑人的煩擾;另一面是黃口小兒與白發老翁怡然嬉戲,其樂融融。這情景既不乏宜人的清靜,又充滿生活的溫馨,其間的和諧美令人怦然心動,樂在其中。其三,山間陰晴晦明、煙云繚繞的風光圖。清雅峭拔的竹林,既能掩映艷陽的金輝,又可獲得雨露的滋潤。云氣翻卷,形態變幻,以其動態形象來映襯著山村的幽靜恬淡。由生機勃勃的色彩到情趣盎然的嬉戲,再到景象萬千的山區氣候,詩人的確成功地選取了表現山村風情的典型畫面。面對如許美景,詩人自己仿佛也被陶醉了。豐富的審美感受急欲傳達出來與人分享,所以他題詩未了便忙于下山,一路瑯瑯吟詩的聲音又與那潺潺流水的聲音相混雜而構成了和諧的變奏。至此,詩人自己對詩歌境界的參與使全詩在結尾處達到了情感表現的高潮,從而頗為灑脫地完成了全詩。
毫無疑問,本詩是一首耐人把玩品味的佳作。它那明快曉暢的詩歌語言描寫情景頗為生動傳神。作者不借重錯采鏤金的堆砌,也不依賴更多的修辭手法,在洗凈鉛華、一任自然的平實描述中便把讀者引入了一個遠離塵囂的美的境界,令人在其中盡情徜徉,留連忘返。這顯示了作者的審美創造功力已漸入佳境,其詩歌創作更臻圓熟洗煉了。
上一篇:《山居秋暝·唐·王維》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山行雜詩四首(選一)·清·趙執信》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