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定風波》原文|賞析|翻譯|注釋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1。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2?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3,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sup>4,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注釋】
1.三月是元豐五年(1082)的三月。沙湖在黃州東南三十里。蘇軾到那里看所買的地(參看《東坡志林》)。詞所寫的僅是途中遇雨小事,但由此反映出作者的隨遇而安、曠達超脫的人生態度。
2.誰怕:意即不怕。
3.料峭:形容風寒。
4.蕭瑟:指風雨聲,也指風雨引起的困難。處:境地。
今譯
不要聽那穿越林間的風聲,
不要聽那擊打樹葉的雨聲,
我要一路吟唱、信步徐行。
手執竹杖、腳穿草鞋,
比騎著高頭大馬還輕松。
風風雨雨又有什么可怕,
我這一生,一向是披領蓑衣,
任憑它雨打煙籠。
料峭春風
將我的醉意吹醒,
剛覺得有些寒冷,
雨后的斜陽卻透過山峰,
將我恭首相迎。
回首再尋那蕭瑟的
風聲雨聲:
消隱了——
也沒有風雨
也沒有晴。
上一篇:蘇軾《水調歌頭》原文|賞析|翻譯|注釋
下一篇: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原文|賞析|翻譯|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