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陸游·漢宮春》陸 游
陸 游
初自南鄭來成都作
羽箭雕弓,憶呼鷹古壘①,截虎平川②。吹笳暮歸野帳,雪壓青氈。淋漓醉墨③,看龍蛇④、飛落蠻箋⑤。人誤許、詩情將略,一時才氣超然。何事又作南來,看重陽藥市⑥,元夕燈山⑦。花時萬人樂處,欹帽垂鞭⑧。聞歌感舊,尚時時、流涕尊前。君記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
注釋 ①呼鷹古壘:《劍南詩稿》卷一三有《忽忽》詩:“呼鷹古廟秋。”自注:“南鄭漢高帝廟,予從戎時,多獵其下。”古壘,即漢高帝廟。②截虎平川:言陸游曾于南鄭秋日刺虎一事。《劍南詩稿·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去年射虎南山秋,夜歸急雪滿貂裘。”平川,平地。③淋漓醉墨:取典張旭醉書。《新唐書·張旭傳》:“旭,蘇州吳人。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筆,或以頭濡墨而書,既醒自視,以為神,不可復得也。”④龍蛇:下筆貌。唐李白《草書歌行》:“時時只見龍蛇走,左盤右蹙如驚電。”⑤蠻箋:成都彩箋,又稱謝公箋,是一種經過加工的染色紙,為宋初謝景初創制。這種紙色彩艷麗新穎,雅致有趣,有深紅、粉紅、杏紅、明黃、深青、淺青、深綠、淺綠、銅綠、淺云十種顏色,與薛濤箋齊名。⑥重陽藥市:《歲時廣記》卷三六引《四川記》:“成都九月九日為藥市。詰旦,盡一川所出藥草異物與道人畢集,帥守置酒行市以樂之,別設酒以犒道人。是日早,士人盡入市中。相傳以為吸藥氣愈疾,令人康寧。”⑦元夕燈山:《歲時廣記》卷一〇引《歲時雜記》:“成都府燈山或過于闕前。上為飛橋山亭,太守以次,止三數人,歷諸亭榭,各數杯乃下,從僚屬飲。棚前如京師棘盆處,緝木為垣,其中旋植花卉,舊日捕山禽雜獸滿其中,后止圖刻土木為之。蜀人性不兢,以次登垣,旋繞觀覽。”⑧“花時”二句:《老學庵筆記》卷八:“四月十九日,成都謂之浣花,邀頭宴于杜子美草堂滄浪亭,傾城皆出,錦繡夾道。自開歲宴游,至是而止,故最盛于他時。”
蘇武牧羊圖 王震 私人藏
鑒賞 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陸游受四川宣撫使王炎之請而入幕,前往宣撫使所在駐地南鄭(今陜西漢中)出任宣撫使司干辦公事兼檢法官。因為這里緊臨前線,所以是陸游離實現報國之志最近的地方。盡管陸游十分振奮,準備隨時投身報國殺敵建功,可是南宋朝廷卻并無收復舊河山之意。王炎被召回后,宣撫幕僚隨之解散,陸游也不得不離開,改任成都府安撫使參議。從南鄭行抵成都,已是年底。這首詞作于翌年春天。
上闋開篇“羽箭雕弓”,僅用四字就將一幅田獵征戰的場景映現在眼前,開門見山,簡潔明快。陸游在南鄭從軍時,經常在漢高帝廟附近打獵,故曰“呼鷹古壘”。“截虎”一句言詞人秋日刺虎一事。挽弓射鷹,劍擊猛虎,好一個勇猛的英雄形象! 待至暮色降臨,吹笳歸營,獵物滿載,浩浩蕩蕩,臉上充滿喜悅,目光堅定,豪情壯志何人能比?“吹笳”“雪壓”兩句言軍旅生活之艱苦。扎帳于野外,冬日大雪落滿青氈。然而,心中充滿斗志,自然能夠苦中作樂。軍旅中的陸游有滿腔報國熱情,而且才氣逼人,詞人筆如龍蛇,飛落蠻箋,仿佛天生妙筆,渾然天成,暢快淋漓如同醉酒。如此“詩情將略”人才實在難得,自然會贏得眾人贊賞,于是“一時才氣超然”。這決不是陸游在夸贊自己,而是對昔日軍旅生活的肯定,由此對比現在在成都的無所事事,百無聊賴。
下闋筆鋒一轉,“何事”一詞,說明詞人心中很是不情愿,成都無戰事,為何又要被調到成都?少年時氣概摩云,銳意進取,誰會料想到而今落魄江湖,只能看看“重陽藥市”,觀觀“元夕燈山”,便縱是“花時萬人樂處”也無法與軍旅生活對詞人的吸引相比,因為詞人的畢生志向就是驅除金人,恢復山河! 現在卻擠在人群中消磨時光,以致帽欹鞭垂,盔甲生塵,刀劍束閣。聽到獵獵戰歌,想起當年從戎生活,無法忘卻又無法實現自己的雄心壯志,只能借酒澆愁,禁不住常常“流涕尊前”。詞人到此似已寫到凄婉處,誰知平地一聲雷起——“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報國壯志仍在,一腔熱血并未揮灑殆盡,只等一朝倚劍長嘯,試取鋒芒,他年若得一次機會,必定建立豐功偉績,封侯列疆! 與詞首遙相呼應,使詞作更有氣勢。
本詞上闋寫陸游在南鄭時的英雄壯舉,下闋寫在成都無所事事,聞歌感舊,最后發出要報效國家、爭取功名的豪言壯語。整首詞氣宇軒昂,活脫出不甘心被命運擺布的愛國憂民的英雄形象。(張力)
集評 宋·朱熹:“放翁之詩,讀之爽然。近代唯見此人為有詩人風致。如此篇者,初不見其著意用力處,而語意超然,自是不凡,令人三嘆不能自已。蓋愛之者無罪而害之者自為病耳。近報又已去國,不知所坐何事。恐只是不合做此好詩,罰令不得做好官也。”(《答徐載叔賡書》)
上一篇:《兩宋詞·李邴·漢宮春》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辛棄疾·漢宮春》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