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唐宋五代詞·歐陽炯·更漏子》歐陽炯
歐陽炯
玉闌干,金甃井①。月照碧梧桐影。獨自個,立多時。露華濃濕衣②。一向③。凝情望④。待得不成模樣。雖叵耐⑤,又尋思。怎生瞋得伊⑥。
注釋 ①甃(zhòu):井壁。②露華:露水。③一向:一直。④凝情:因情思郁結而長時間地站立不動,深情地凝望著遠方。韋莊《小重山》詞:“萬般惆悵向誰論?凝情立,宮殿欲黃昏。”⑤叵(pǒ)耐:不可耐,不能忍受。叵,是“不可”的合音字。敦煌曲子詞《鵲踏枝》:“叵耐靈鵲多謾語,送喜何曾有憑據?”⑥怎生:怎么能夠。瞋:怒目而視。伊:他,詞中指思戀的人兒。
鑒賞 這首詞上半闋寫景,下半闋抒情,層次分明,由景生情,自然流暢。詞作從“玉闌干,金甃井”開始,視線由近及遠。玉砌的欄桿伸手可及,或許此時這位女子正依憑著欄桿站在樓頭;而那砌成金黃色的井壁或許是因著一點光亮而閃爍著流光溢彩,女子微微抬起眼皮,就看到了它。然后,視野進一步放寬,便看到了柔和的月光之下投射在一旁的梧桐樹的影子?!霸隆迸c“梧桐”在中國古代詩詞中具有豐富的內涵。梧桐是秋天最早落葉的樹種,所謂“梧桐一葉落,天下盡知秋”。對于心情悲苦的人來說,在蕭瑟的秋天,真是觸目成愁。秋日梧桐更成了愁的代名詞。而梧桐又往往與夜、雨、月等一起構成特定的秋景,形成一種凄清孤怨的意境。這里的梧桐有所不同,是“碧梧桐影”。詞人用了一個“碧”字來強調梧桐的顏色,從而點明這株梧桐不僅沒有開始落葉,而且顏色也還未變成枯黃?!氨獭弊炙坪踝屓烁杏X不到“梧桐”意象本該有的悲苦凄清之感,反而令人有了一絲“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宋歐陽修《生查子·元夕》)的美好期待?;蛟S詞中的女子是去赴與情人的約會的。然而后句的“獨自個,立多時”,以及“凝情望,待得不成模樣”又讓我們重新明白眼前到底是怎樣的場景。于是這“月照碧梧桐影”深層的意蘊得以生發開來,原本應是“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的場景早已被那“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宋范仲淹《蘇幕遮》(碧云天))的心境所取代。女子內心美好的期盼已經開始漸漸被愁苦哀怨所取代,然而她還沒有徹底失去原有的期盼,所以她看到的梧桐還是“碧”色的。詞人用一“碧”字傳神地將思婦的這種內心狀態描摹了出來,同時也借此跳出了傳統詩詞創作的窠臼,可謂獨具匠心。后面“獨自個,立多時,露華濃濕衣”,正是女子翹首企盼而希望落空的外在表現?!奥度A濃濕衣”一句說明入夜已經很深了,露水都已經沾濕了衣服,這也印證了前文的“獨自個,立多時”站立的時間之長。上闋由景及人,因而從這三句轉入下闋抒情可謂順理成章。下闋一開頭“一向,凝情望,待得不成模樣”承接上闋,說明“獨自個,立多時,露華濃濕衣”并非一次兩次,而是夜夜如此,這就更進一步表達了女子內心熱切的期盼,這種持久的相思必定是由于曾經熾烈燃燒于心中的那份割舍不下的愛,才使得思婦寧愿犧牲自己的容貌與健康,就算“待得不成模樣”也要“凝情望”?!芭疄閻偧赫呷荨?,又有哪個女子會一點都不在意自己的容貌呢? 對于因為相思、因為長久以來的守候而變得模樣憔悴,又有哪個女子會不傷心難過、而表現得無動于衷呢?所以,結尾那句“雖叵耐,又尋思,怎生瞋得伊”,正說明女子內心的哀怨,然而深明大義的她,并不怪罪她的心上人,雖然自己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讓他耽擱這么久不回到她的身邊,然而他一定是有難以言表的苦衷的。詞人在下闋精準地把握了一個女子思念自己情人的內心過程,將她豐富的心理活動用寥寥數筆勾勒了出來,情感分析和文字運用可謂功力深厚。
在格律上,用《更漏子》這一詞牌創作的詞一般為四十六字,前片兩仄韻,兩平韻,后片三仄韻,兩平韻。歐陽炯創作的這首《更漏子》,前代學者疑為開首脫一平聲字,或系空字。按清萬樹《詞律》亦疑脫一字。“向”字是韻,脫首字無疑。(楊昇華)
梧桐仕女圖 【清】 潘振鏞
上一篇:《唐宋五代詞·溫庭筠·更漏子》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杜安世·更漏子》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