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宋祁·浪淘沙近》宋 祁
宋 祁
少年不管。流光如箭。因循不覺韶光換①。至如今,始惜月滿、花滿、酒滿。扁舟欲解垂楊岸。尚同歡宴。日斜歌闋將分散。倚蘭橈②,望水遠、天遠、人遠。
注釋 ①韶光:美好的光陰(多指春天),比喻人的青年時期。②蘭橈(ráo):小舟的美稱。
鑒賞 據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一七記載:“侍讀劉原父守維揚,宋景文赴壽春,道出治下,原父為具以待宋。又為《踏莎行》詞以侑歡云:‘蠟炬高高,龍煙細細。玉樓十二門初閉。疏簾不卷水晶寒,小屏半掩琉璃翠。桃葉新聲,榴花美味。南山賓客東山妓。利名不肯放人閑,忙中偷取功夫醉。’”宋祁即席作了此詞,以別劉原父。這首詞抒發了因時光流逝而產生的傷逝與傷別之情。
首句“少年不管”四字,以一種淡漠的筆調概括自己年少時期的懵懂無謂,不知道珍惜大好年華。“流光如箭”,時間是無形的,但人們常為它賦予不同的形態。在視覺上,人們常把時間比作流水,象征著它的線性流失和逝而不返,如《牡丹亭》中所唱“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流光”便顯示了水般奔瀉的姿態。“箭”與“流光”相襯,更加劇了時光流逝的速度。“因循”句進一步感慨時光飛逝。“因循”有順應自然、疏懶、輕率、流連、延宕等意思,聯系到前文的“少年不管”,應是怠惰閑散之義。“韶光”既是明媚的春光,也象征了美好的青年時代。看似平常的一個“換”字表現了隨著時間的流逝,世事萬物的急劇改變的情形,給人一種生命匆遽之感。在不可逆的時間之流中,一切面目全非。人們總是待到韶光流逝,才珍惜起“月滿、花滿、酒滿”的美好歲月。三個“滿”字疊出明月、香花、醇酒三個美輪美奐的意象,充分流露出對春光與生命的珍視之情。這種珍惜,與晏殊在富貴中所產生的“閑愁”同一根源,在宋祁其他詞作中也時有流露,如其名作《玉樓春》所述:“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此處的“滿”是一種飽和盈溢的、人人想望的完美狀態,然而誰能擁有這種狀態呢? 即使一度擁有了,又能否讓它長久維持呢?
鄭州景物圖【明】文從簡
故宮博物院藏
下闋由寫情轉而寫景。“扁舟欲解垂楊岸”展現的是一幅靜而不寂的背景。“欲解”說明蘭舟催發,作者行將離去,也意味著歡聚無多了。雖然此時筵席歌舞,推杯換盞,其樂融融,然而一旦斜陽西下,那么就將天各一方,再聚不易了。《楚辭·湘君》中有“桂棹兮蘭枻”“蓀橈兮蘭旌”句,即用桂木做的棹,用蘭木做的枻;或用蓀草飾的橈,用蘭草飾的旌旗,都是形容湘君所乘船的裝飾。作者斜倚在疾速行駛的小船上,與友人依依相望,但見歡聚處的水、天、人漸次遙遠。水和天都是眼中所見實景,而最后的“人遠”頓將傷情由對時光的感嘆轉向了對人事的喟嘆,使全詞的基調由淡淡的哀傷又向下一沉。回首過去則往事皆空,前瞻未來而后期無定,因覺人生茫然如夢,流光堪悲了。隨著小船的行進,世事和遠景漸次消隱,化為一片渺然之境。“水遠、天遠、人遠”句中的三個“遠”字與上闋的三個“滿”字相對,感情反復縈繞,層疊上升,使人在吟誦時有意蘊無窮之感。
全詞用語明快,著意深沉,意境蕭疏淡遠,道出了人們對于時光流逝的普遍感受。(李飛躍)
上一篇:《兩宋詞·周邦彥·浪淘沙慢》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孫浩然·離亭燕》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