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晏幾道·臨江仙》晏幾道
晏幾道
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①。去年春恨卻來時②。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③。記得小蘋初見④,兩重心字羅衣⑤。 琵琶弦上說相思⑥。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⑦。
注釋 ①“夢后”兩句:“夢后”“酒醒”互文。②卻:正,又。③“落花”兩句:用五代翁宏《春殘》詩原句。④小蘋:沈廉叔、陳君龍兩家歌女“蓮、鴻、蘋、云”中的“蘋”。 ⑤心字羅衣:明楊慎《詞品》卷二:“所謂心字香者,以香末縈篆成心字也。心字羅衣則謂心字香熏之耳。或謂女人衣曲領如心字。”⑥“琵琶”句:由唐白居易《琵琶引》的“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化出。⑦彩云歸:化用唐李白《宮中行樂詞》“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飛”句詩意,此處以“彩云”喻指小蘋,并暗示其歌伎身分。
落花獨立圖 【清】 余集 南京博物院藏
鑒賞《小山詞》自序云:“始時沈十二廉叔、陳十君龍家,有蓮、鴻、蘋、云,工以清謳娛客。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諸兒,吾三人持酒聽之,為一笑樂,已而君龍疾廢臥家,廉叔下世,昔之狂篇醉句,遂與兩家歌兒酒使,俱流傳于人間。自爾郵傳滋多,積有竄易。七月己巳,為高平公綴輯成編,追維往昔過從飲酒之人,或垅木已長,或病不偶,考其篇中所記悲歡離合之事,如幻如電、如昨夢前塵,但能掩卷憮然,感光陰之易遷,嘆境緣之無實也。”此段文字,正好可作這首懷念小蘋的別后追憶之詞的注腳。
開篇寫而今風流云散的清冷寂寥。或許是眠里幽夢,也或許是前塵昨夢;或許是昔日狂醉,也或許是近來澆愁;無論為何,均已注定了他此際“夢后”“酒醒”之時已然的、亦一般的“樓臺高鎖”與“簾幕低垂”,那是今日興感的觸目凄涼,也是延續(xù)了漫長歲月的別后景象。見樓閣渠然,而闃其無人,此二句暗寓昔日情景于今日情景中,“高鎖”“低垂”之悵均系由當初他與她的高卷“簾幕”、歡聚“樓臺”而來。梁啟超《飲冰室評詞》引康有為語謂此二句“純是華嚴境界”,想來正是源自個中繁華成空的意味。節(jié)同時異,物是人非,此情不再,正是“春恨”之由。此句承上啟下,“去年”補充起筆盛筵之散的時間,雖未知他是否年年慨嘆去年,卻可見此別情春恨早非朝夕之事而至少已逾一歲有余,繼之以“卻來”,表明其來去不由人主,即知此番舊愁上回必是無計消解,如今則又襲上心頭,緊下兩句所敘,便是他重蹈覆轍、所又身處的恨境。人“獨”而燕“雙”,人“立”而燕“飛”,孤單失伴與比翼情濃、木然空佇與逍遙悠游,而況還處身瀟瀟冷落之“微雨”,且又滿目遲暮凋殘之“落花”,可謂“境極美”而“情極苦”,“不明說春恨,而自以境界會意”(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聯(lián)為千古傳頌之名句,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稱其“論風韻如微風過簫,論詞采如紅蕖照水”,雖為五代翁宏詩之原句,然而襯副得宜,鄭騫因云:“此聯(lián)經小山采用,正如‘孤芳出荒穢’,移植庭園盆盎間也。”(《詞選》)
下闋筆觸由致密轉疏淡,追憶難以忘懷的相逢情景。“人生若只如初見”(清納蘭容若《飲水詞》),將那段歡欣定格為不變的美好,那該有多幸福,可惜這不過是一廂情愿的癡人說夢,但對于詞人而言,“初見”小蘋的那一幕畫面、她“心字羅衣”的動人裝束,卻是記憶中銘心刻骨的深深烙印。“兩重”的固是衣,但又何嘗不是意,傳達兩人間流動著的心心相印之信。“琵琶”句有兩解,或謂至今難忘的小蘋彈奏琵琶、曲訴相思之“初見”境況,或謂昔景已杳,唯有寄相思于琵琶別曲。“說”字極盡音樂抒情之功、感應之效,且非知音者無以會之。結拍兩句承“相思”之情展開,撫今追昔。望月懷舊,“明月”作為穿梭、綰合今昔的固有、常在興象,而與之相對者則是“大都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白居易《簡簡吟》)今已離散的小蘋。一樣的鉛華清輝,伊人飄遠無蹤,“曾照”二字似是為了確認這段情緣的當時存在與轉為陳跡,仍然是心心念念的“記得”之衷懷。末了著一“歸”字,則又回應篇首,銜上“夢后”“酒醒”之意、再啟“春恨”根由。全詞在此收束,似近似遠,亦今亦昔,綿綿此情,余味不盡。
本詞以逆挽手法所構成的兩種不同之情境,并非單純的今昔雙重架構,相逢情境即有“初見”與“當時”,睽隔情境則有“去年”與“來時”,實有四層時段。通篇借形象抒懷,以境界會意,對照之間自見情況,語多雙關,往復回環(huán),柔麗俊逸而又深厚閑雅,極富韻外情致。(郭思韻)
集評 宋·楊萬里:“近世詞人,閑情之靡,如伯有所賦,趙武所不得聞者,有過之而無不及焉。是得為好色而不淫乎?惟晏叔原云:‘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可謂好色而不淫矣。”(《誠齋詩話》)
清·陳廷焯:“小山詞,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又‘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既閑婉,又沉著,當時更無敵手。”(《白雨齋詞話》卷一)
鏈接 二晏。晏幾道與其父晏殊被后人合稱為二晏,也稱“晏氏父子”“大小晏”。清人馮煦《蒿庵論詞》“論蔣捷詞”云:“子晉之于竹山深為推挹,謂其有《世說》之靡,六朝之隃,且比之二李、二晏、美成、堯章。”明毛晉《小山詞跋》云:“晏氏父子,具足追配李氏父子。”
宋代婦女的內衣:抹胸。抹胸,也作襪胸,是宋代婦女的一種貼身小內衣,用以約束固定乳部,并有防風寒內侵的作用。其形制似一較寬的長巾,有白、粉紅等色,以帛或布制成。此衣在宋代服用頗普遍,宮中后妃、民間婦女、樂妓戲子等各階層之人皆用之。《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干娘)側手從抹胸里取出一個帖子來。”現(xiàn)藏故宮博物院的宋人《雜劇人物圖》繪有兩名女性演員,其中一人即服白色抹胸。抹胸在后世亦極盛行,然形制有所變化。
上一篇:《兩宋詞·蘇軾·臨江仙》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秦觀·臨江仙》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