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葉夢得·水調歌頭》葉夢得
葉夢得
何處難忘酒,朱夏日偏長①。湖山地勝瀟湘②,十里芰荷香③。柳外新蟬驚晚,樓上疏簾垂翠,簟枕晚生涼④。紈扇搖霜月⑤,曲水泛流觴。流年去⑥,今古夢,幾千場。虛名浮利,輸卻幾許好時光。幸有碧云深處,存取朱顏綠鬢⑦,流落又何妨。莫厭人世間,頻入醉中鄉。
注釋 ①朱夏:《爾雅》有“夏為朱明”,故后世稱夏季為“朱夏”。②湖山:湖水和山巒。瀟湘:湘江與瀟水的并稱,多借指今湖南地區。③芰(jì)荷:指菱葉與荷葉。④簟(diàn):竹席。⑤紈扇:細絹制成的團扇。霜月:寒夜的月亮。⑥流年:指光陰。⑦朱顏綠鬢:形容年輕美好的容顏,代指年輕女子。
湖莊清夏圖(局部) 【宋】 趙令穰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
鑒賞 這首詞上片寫景,極力描摹出富有情趣的悠閑生活圖景;下片抒情,表達了作者對名利的淡薄和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從內容上看,本詞應是作者歸隱湖州卞山后所作。歸隱以前的葉夢得雖力求在政治上有所作為,但他的仕途并不順暢。雖多次為官,頗有政聲,但也多次罷歸,在新舊黨爭之中沉浮起落,政治愿望始終不得舒展,這種種因素將他引向了中年后的歸隱之路。
詞人起筆甚妙。“何處難忘酒”問的是地點,而“朱夏日偏長”回答的卻是時間。前者是說身處如此好地方,面對美景時怎能忘了飲酒作樂;后者又暗含著夏季晝長,好不容易熬過了白天的炎熱,晚上自然需要盡情歡飲,享受好時光。開頭兩句從地點和時間兩方面說明了飲酒的必要,可謂針線縝密。接下來,作者開始描寫此地的風光。首先力贊山水勝過瀟湘,給人總體的美感想象,再接以“十里芰荷香”這般廣闊的景象,給“地勝瀟湘”形象但不繁瑣的說明。然后詞人筆鋒一轉,融自己的閑適生活于具體的景色描寫中。在這個怡人的晚上,蟬鳴柳樹上。“新”意味著詞人能聽出蟬聲的變化,暗含詞人夜夜歡飲。唯有如此,才能分辨出蟬與蟬之間細微的差別。芰荷香、蟬鳴,再加上透過稀疏的簾子看到的綽約垂柳,寥寥數筆,聲、色、味俱全。而此時,白晝的暑熱已完全散去,竹席上透出絲絲涼意,這就不僅有了可看的,可聽的,可聞的,連觸覺都是這般舒適。“紈扇搖霜月”中的“搖”字寫得頗有情趣,仿佛天上的月亮是可以被人隨意搖動的,形象地傳遞出詞人內心的愉悅。也或許此時已有了微微醉意,天上的明月在他眼里已不甚分明。于是后面很自然地接了一句“曲水泛流觴”,用“曲水流觴”的典故再次點明詞人的歡飲。
詞的下片展開了對上片所敘閑適生活的抒情。起筆“流年去,今古夢,幾千場”氣勢宏大,“今古”說明時間之長,“幾千”說明數量之多,蘊涵著對歲月匆匆流失,一生美夢盡付東流的感慨。下句緊接著道明原因,“虛名浮利,輸卻幾許好時光”飽含對以前追名逐利生活的譴責。正因如此,大好光陰才白白消磨損耗。這幾句寫得頗為沉痛悲哀。然而詞人并未由著這樣的思路繼續感懷,而是振起一筆,慶幸自己從名利場中抽身而出,過著有美人相伴的逍遙生活。即使流落他鄉,即使無功名、無利祿又有什么關系呢?這番酣暢的表白展示了詞人超然物外的智慧和旨趣。
葉夢得早年詞作婉約多情,中年后學習蘇軾,再加上自己宦海沉浮,并最終選擇歸隱的經歷,往往喜在作品中營造一種清朗超曠的意境,本詞就是如此。上片的寫景筆調清新自然,下片的抒情表現了迷途知返的曠達胸襟。然而末尾兩句抒發的感情卻很復雜。“頻入醉中鄉”選擇的是沉溺于酒,逃避人世間的生活,看似與“莫厭人世間”相矛盾。其實作者“莫厭”的是有美酒相伴、佳人相陪的“人世間”,厭倦的是名利相隨的人世間。這兩句的復雜正體現了詞人心情的復雜。他既要學莊禪、學東坡,超脫于人世外;又不能完全忘懷有關國家時局的痛苦和煩惱。飲酒既是一種樂趣,亦是忘憂的一種方式。本詞開篇問道“何處難忘酒”,其實不問也罷,無論在哪里,心情復雜的詞人都會“頻人醉中鄉”。(鐘原)
溪山清遠圖(局部)【宋】夏珪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上一篇:《兩宋詞·葉夢得·水調歌頭》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朱敦儒·水調歌頭》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