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張孝祥·西江月》張孝祥
張孝祥
問訊湖邊春色①,重來又是三年。東風吹我過湖船。楊柳絲絲拂面。世路如今已慣,此心到處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飛起沙鷗一片。
注釋 ①問訊:問候,慰問。唐杜甫《送孔巢父謝病歸游江東兼呈李白》詩:“南尋禹穴見李白,道甫問信今何如。”
仙山樓觀圖 【元】陸廣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鑒賞 本詞乃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1162)作者重游三塔寺時作。三塔寺,位于三塔湖(又名梁城湖)之畔,其旁另有寒光亭,即本詞中“寒光亭下水如天”句中的寒光亭。
這首詞起句新穎別致,頗為活潑。問候的對象不是某人,而是“湖邊春色”。因為此前已經來過,重來如見故人,故而致意問候。“湖邊春色”,如下文寫到的絲絲綠柳,湖中春水,岸上春花,堤邊春草,林間春鳥,統在其中,這一切在作者眼里是那么親切有活力,更何況又是重游故地。詞人對于“湖邊”的情意如此殷切,“重來又是三年”一句說出了所以然。這次重來,距前次又隔三年了,幾年未到,蘊積的感情自然深厚。詞句里自然有光陰倏忽而逝的感慨,只是淡淡淺淺的惆悵,不像桓溫“樹猶如此,人何以堪”那般濃厚悲愴。一般人重游舊地時,往往也會有物是人非的感覺,可詞人并不是想寫別來風景之異,而是另有寄托,作者這時想傳遞的是一種心境,一種感悟。助興東風,定知心意;拂面楊柳,似解人情,與詞人重來問訊熱切之心,互相映襯。這時也還不過是泊岸系舟耳,已寫得如此神完氣足,則當詞人重入三塔寺以后,又將如何寫景抒情呢?
張孝祥詞通常上闋寫景,下片抒情,井然不亂。過片沒有繼續上片的寫景,而是調轉筆頭,濃墨抒情。痛感世路崎嶇,一腔幽怨。“已慣”,是經歷過多次人生道路上浮沉升降之后的感悟之言。詞人有志難伸,壯志難酬,曲高和寡,一再左遷,意冷心灰,想脫身離開污濁的官場,皈依自然,息心去煩。“此心到處悠然”的“到處”即是處處、隨處,有隨遇而安的意思,由于心冷官場仕途,不如棲身林下,得自然幽趣,與古人語“此心安處是吾鄉”同意。所謂“悠然”,正是暫脫塵囂試忘痛苦時的心境。
陶淵明《飲酒》詩云:“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仿佛自然是醫治官場百病的良藥,它不僅是息心之所,而且還是療養之處。三塔寺望湖所見之景在張孝祥的詩里也有反映,如“蒼山在煙外,高浪與天通”、“涼風撼楊柳,晴日麗荷花”、“釣艇未歸饒夕照”等。寫景之中,即寓情感,與“世路”句作反照,又寫出了此心的“悠然”。陶淵明在“飛鳥相與還”之下續云:“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詞人也說過:“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念奴嬌·過洞庭》)詞寫到“飛起沙鷗一片”便收束,其“真意”我們也可于無言處會之。(凌霄漢)
集評 清·李佳:“詞家有作,往往未能竟體無疵。每首中要亦不乏警句,摘而出之,遂覺片羽可珍。如……張于湖云:‘寒光亭下水如天。飛起沙鷗一片。’”(《左庵詞話》卷下)
上一篇:《兩宋詞·王千秋·西江月》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辛棄疾·西江月》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