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唐宋五代詞·薛昭蘊·謁金門》薛昭蘊
薛昭蘊
春滿院。疊損羅衣金線①。睡覺水晶簾未卷②。簾前雙語燕。斜掩金鋪一扇③。滿地落花千片。早是相思腸欲斷。忍教頻夢見④。
仕女圖 林雪巖
注釋 ①疊損:折疊好的衣服因長期不穿著而蛀損。白居易《燕子樓》:“自從不舞霓裳曲,疊在空箱十一年。”②睡覺:睡醒。③鋪:古代大門上用來裝飾門環的金屬底盤,大多為獸形。后多以“鋪”(或“金鋪”)代指大門。④忍:怎么能,豈能夠。教:讓。
鑒賞 此篇是傷春懷遠之作,作者用凄婉略顯嗔怨的語氣,從獨守寂寞的女子的角度,運用閨思之作中常見的景物,寫出了閨中女子滿腔的相思之苦,凄傷之情溢于言表。
春是描寫閨中懷遠常常提及的季節,因為春思最能觸動人心。“春滿院”是說閨中女子醒來之后,望見院子里融融的春光,這樣的好時節,本是明媚的、充滿希望的,而主人公卻孤獨地慵睡在閨房里,棄春光于不顧。看來此女子是寂寞之人,毫無情緒,便也不再顧忌外在的形象,且任其“羅衣”“疊損”吧,這也是暗示女子身旁無可以欣賞美麗容顏之人,所謂“女為悅己者容”,情人不在,妝扮又能給誰看呢? 更襯托出女子的心灰意懶。在百無聊賴之際,只能用睡覺打發時間了。這并不是真正的酣睡,因為心中有所牽掛,所思之人屢屢夢中相見,然而醒來之后發現只是空歡喜一場,心情更是低沉,故也更懶得理會其他,任由“水晶簾未卷”,這與劉兼《春燕》“多時窗外語呢喃,只要佳人卷繡簾”在意境上有極大的相似之處。簾內之人由夢而醒正在抑郁,簾外卻早已春光旖旎,屋外的燕子相互呢喃,大概是互訴衷腸吧! 此景思及自身:比翼雙飛的意愿竟然不及一雙燕子容易實現,只能依然惆悵著,難言的苦楚便呈現出來。“水晶簾”這一意象經常出現在文人所描繪的閨情詩中,通常意味著孤獨寂寞,如李白《玉階怨》:“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下片用“斜掩金鋪一扇”開始,“斜掩”著的門,一眼不能望盡門那邊的春光,愈是不得見之物愈是充滿向往,里面的風光讓人禁不住遐想,春天本來就處處美景,想那門里應該會更加迷人吧。只是可惜,待到真正見了之后,禁不住難過起來,所謂的美景已經成為曾經的過往,如今留下的只是“滿地落花千片”,“千片”體現出花落之后無邊的凄涼。因為懷念遠行之人,整個春天女子就在抑郁中飽受煎熬,本來已是不堪忍受之苦楚,奈何在春天即將逝去的遲暮之時,依然要承受落紅無數的滿目瘡痍,此情此景,更能映襯閨中女子煢煢孑立的處境。她自己也意識到這樣的凄苦經歷長久的壓抑已難堪承受,“早是相思腸欲斷”,自己的愁腸恐怕早已斷了,還在苦苦地支撐,最后實在禁不住這樣的折磨,不得不承認已經無法忍受“頻夢見”。難道真的不想在夢中相見嗎?不然,只是情緒到達極致之后的宣泄而已,雖是折磨,雖是愁腸已斷,卻仍然拋不開思念的束縛。一切皆源于情,盼夢里相見,而又怕夢里相見,只因會倍增醒來的相思。清陳廷悼《白雨齋詞話》:“曰”‘相思’曰‘斷腸’曰‘夢見’,皆成語也。看他分作兩層,便令人愛不釋手。遣詞用意當如此。”(張佩)
集評 清·陳廷焯:“意態便濃,斯謂翻陳出新。”(《詞則·閑情集》卷一)
上一篇:《兩宋詞·無名氏·眼兒媚》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唐宋五代詞·孫光憲·謁金門》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