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夏竦·鷓鴣天》夏 竦
夏 竦
鎮日無心掃黛眉①。臨行愁見理征衣②。尊前只恐傷郎意,閣淚汪汪不敢垂③。停寶馬④,捧瑤卮⑤。相斟相勸忍分離。不如飲待奴先醉,圖得不知郎去時。
白玉羽觴 【宋】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注釋 ①鎮日:整日。②征衣:旅游在外者的衣服。③閣淚:淚水在眼眶中打轉兒,而不讓它流下來。④寶馬:指華貴的車輛。⑤瑤卮:指玉制的酒器,亦用作酒器的美稱。
鑒賞 關于此詞的作者,歷來有不同的看法。明人楊慎《詞林萬選》認為是夏竦,明陳耀文《花草粹編》認為是無名氏,清趙式《古今別腸詞選》認為是王曾。其中《詞林萬選》最早,較為可靠。此外,宋劉克莊《后村詩話續集》引“近人長短句”有此詞二句,吳潛《履齋詩馀》有《鷓鴣天·和古樂府韻送游景仁將漕夔門》全用此詞原句,吳潛稱之為古樂府,可認為是宋初夏竦所作。
龍泉窯青瓷劃花枇杷執壺 【明】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本詞是一首送別詞,寫一位女子與愛人分別時的離情愁緒。起首一句,寫女子在愛人離別之前無精打采的神情。她整天百無聊賴,連黛眉也不掃了,可見心情確實糟糕透了。古代有“女為悅己者容”之說,《詩經》中也有“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的詩句。這里的女主人公既有因為愛人要出門遠行,沒有心情去化妝之意,也寓有今后沒有愛人的欣賞,不必化妝之意。自己沒有心情化妝也就罷了,她甚至一見愛人打點行裝就產生了無限愁緒,可見兩人間依戀之情是多么深厚。這里的“愁見”一詞的運用也恰到好處,與“愁看”是有意識、尚可接受的情形不同,“愁見”則有情緒突然觸發,沒有思想準備之意。同時也說明了她雖然知道愛人即將出發,但對于何時理征衣卻還沒來得及想過,這也表現了女子在離別突然到來之時的種種驚愕和惘然。“愁見”對應前句“無心”,意思上則深入一層。雖然分別在即,心存難舍和不忍,然而又唯恐對方傷心,便竭力控制自己的情緒,以至于餞別的宴席上,女子雖然難受得兩眼是淚,卻不敢讓自己的淚泉涌流出來。“多情卻似總無情,惟覺尊前笑不成”(唐杜牧《贈別》),可見別情之凄婉厚重。
下闋寫停下車馬、把酒相別的情景。送別前“相斟相勸”,一語道破送別前女子心情的煎熬,表面的平靜和內心隱伏的痛苦相對比。此處“相”是相互之意,說明二人情深意厚,有依依惜別的傷心之情。“忍分離”的“忍”字具有雙重含義,一方面是“不忍”,即內心不忍分離;另一方面又是必須“忍”,即強忍住痛苦,以免對方過分感傷。結尾兩句是女子深摯婉曲的內心獨白,構思奇特,最為警策。前面寫自己強忍著眼淚想寬解心上人,但感情的自控總有個限度,說不定到分手時還會傷心流淚,情難自已。與其見證分別場面的種種痛苦情狀,倒不如索性醉倒夢鄉,不見離別不見淚,或許對于雙方來說更好些。這兩句詞把女主人公的款款深情抒寫得深沉含蓄、感人肺腑,前面的傷感情意至此已全面爆發。在全篇蓄勢已足的情況下,正話反說,使得所有醞釀已久的情緒得到激發,以此收尾,也給人以含思不盡之況味。
全詞語淺情深,深婉曲折,凄美靈動,誠為早期送別詞中不可多得的佳作。(李飛躍)
集評 清·陳廷焯:“語不必深,而情到至處,亦絕調也。”(《白雨齋詞話》)
鏈接 《鷓鴣天》詞牌。《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卷三認為:《鷓鴣天》在唐、五代詞中不見,始見于北宋時期的詞人宋祁之作,晏幾道作詞,用此調獨多。《鷓鴣天》又名《思佳客》《思越人》《翦朝霞》《驪歌一迭》《醉梅花》等。雙調,五十五字,上片四句三平韻,下片五句三平韻。
詞韻寬于詩韻。詞韻源自詩韻,隋代陸法言編成《切韻》,分193個韻部,這是唐人作詩押韻的準則。宋代陳彭年等在此基礎上撰成《廣韻》,分206個韻部;平水人劉淵將其減并為107個韻部,稱“平水韻”,成為宋人作詩的依據,也是宋人填詞的依據。然詞韻寬于詩韻,鄰韻可以通押,同韻的上、去、入三仄韻也可以通押。押韻的方式也分為押平、押仄、平仄互押、三聲通押、入聲獨押等。宋人據說有朱敦儒的《應制詞韻》和無名氏的《詞林韻釋》,前者已失傳,后者被清代秦恩復收入《詞學全書》。清人戈載《詞林正韻》根據前人名篇,斟酌審定平、上、去三聲韻14部,入聲韻5部,共19個韻部,成為通用的詞韻書。(據王兆鵬、劉尊明《宋詞大辭典》)
上一篇:《兩宋詞·鄧肅·長相思令》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蘇軾·鷓鴣天》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