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閑
元 稹①
感極都無夢,魂銷轉易驚。
風簾半鉤落,秋月滿床明。
悵望臨階坐,沉吟繞樹行。
孤琴在幽匣,時迸斷弦聲②。
【注釋】
①元稹:見《聞樂天授江州司馬》。
②“孤琴”二句:古時常以“琴瑟和諧”比喻夫婦合好,此言“孤琴”、“斷弦”以表達心中的孤寂與悲痛。
【詩本事】
《昌黎集》卷二十四《監察御史元君妻京兆韋氏夫人墓志銘》:“年二十七,以元和四年七月九日卒。”陳寅恪認為此詩當為元和四年(809)秋所作。
【賞評】
首句讓人想起“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感”原應“有夢”,誰知過分的思念,反而至于“無夢”,其人已渺,其魂亦逝,怎不令人“魂銷”!悲痛之余,悵惘空落,不知何待,漸漸疲乏困悴、神經脆弱,正是“轉易驚”。這兩句非真痛苦者不能道出。既“驚”而起,原來是風將簾鉤吹動,床帳落下一邊來,月光靜靜鋪了一床。“秋月”句暗示伊人已逝。對著滿床冷月光影,難免傷感懷人,便起來走至園中,一個人在臺階上坐一會兒,樹前走一會兒。知音已渺,琴幽存匣中太久,琴木變干伸展也沒有去松松弦,靜夜里只聽得弦崩斷的聲音。弦斷琴廢,尾聯從傷感轉為凄厲了。“愛別離”是人生八苦之一,詩人遭此不幸,杜鵑啼血化為詩篇,令人掩卷扼腕。
上一篇:韓 偓《詠燈》抒情贈友離別詩賞析
下一篇:李商隱《夜雨寄北》抒情贈友離別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