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昌齡
醉別江樓橘柚香, 江風引雨入舟涼。
憶君遙在瀟湘月, 愁聽清猿夢里長。
此詩是王昌齡貶為龍標尉時所作。龍標即今之湖南黔陽,地處沅水上游,西與貴州相鄰。在那路遙地僻的異鄉為異客,夠惆悵的了。加之友人魏二又告別將行,詩人此時是何心情,可以想見。這便是這首詩感情的起點。失意凄苦加上離別愁緒,熔鑄成了這首詩的基調。
一、二兩句點明了時間、地點和別時的情景。在柚甜橘香的秋天,詩人在邊城龍標下臨沅江的一座酒樓上為朋友餞行。一個“醉”字,內涵豐富。遭受貶謫到邊鄙之地,好在他鄉有故知,這個“醉”字可謂“酒逢知己千杯少”。可惜朋友要走了,又要舉目無親了,因而這里是“借酒澆愁”了,終于導致“醉不成歡慘將別”的一幕。“醉別”一詞寫出詩人多少痛苦多少愁啊。“江風引雨入舟涼”,是狀寫送別時的天氣,更是以景來狀寫詩人的心情。帶著醉意,伴友下樓,送客登舟,此時正是冷風習習,寒雨連江,打在身上,飄進艙里。身上,涼涼的;艙里,涼涼的,而此時詩人的心里不也滿含著悲涼么?三、四兩句想象別后的情景。友人乘舟走了,若干天后,夜泊在瀟水湘江合流之處。天上一輪孤月,江上一葉孤舟。此景此情,使人很容易想起白居易“別時茫茫江浸月”的句子。想魏二棲身煙波江上一葉扁舟之中,面對江月,也只能傷懷生愁而已,雖旅途辛勞,也愁苦難眠。“愁聽清猿夢里長”一句,想象友人即使能夠入睡了,也擺脫不了纏人的愁緒,夢中還聽到猿猴凄清的哀鳴。因猿聲凄清哀轉,所以古人常以此入詩,表現身處荒僻之人心中的失意凄楚。白居易貶謫江州,有“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之句(《琵琶行》)。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也用到“……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三、四兩句,既是設想友人飄泊愁苦,也在抒發自己的哀怨之情。一個“遙”字挽住兩端,一個是貶謫龍標,一個是飄泊瀟湘,都被迫離開了繁華的京都,真是“同是天涯淪落人”啊。結句中一個“長”字狀寫猿聲,頗為形象真切。酈道元在《三峽》寫猿聲“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不過,這“長”字不也是詩人“此恨綿綿無絕期”心境的狀寫么?
該詩構思頗具匠心。一、二句用江樓、離舟、凄風苦雨等實在之物,組成送別場景,令人滿目生悲。三、四兩句則虛擬舟泊瀟湘、夢聞猿啼,渲染別后愁苦。一實一虛,虛實結合,擴大了意境,濃化了愁緒,深化了主題。
上一篇:《送魏萬之京·唐·李頎》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逢人京使·唐·岑參》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