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陳子昂
銀燭吐青煙, 金樽對綺筵。
離堂思琴瑟, 別路繞山川。
明月隱高樹, 長河沒曉天。
悠悠洛陽道, 此會在何年?
這首五律描寫春夜通宵餞飲和破曉臨行時的惜別情緒。全詩緊扣“別”字,逐層展開:
先寫餞別。銀燭高燒,青煙繚繞,“金樽頻傳,酒席豐美,朋友們珍重友誼,殷勤餞別,主客雙方沉浸在宴樂的氛圍里。次寫傷別。朋友們聚首一堂,畢竟是短暫的,眼前的宴飲之樂只不過是離別的前奏,詩人觸景生情,聯想到自己將要轉高山,跨大河,前程茫茫,怎不“思琴瑟”而黯然神傷!再寫臨別。晶晶明月隱于高樹林中,亙亙銀河也消失在破曉的天色里,詩歌勾勒了暗淡的環境,展現了一幅曙色初開的圖景,“隱”、“沒”二字正是絕妙的鋪墊,暗示酒宴已散,詩人就要離去,字里行間隱隱透出詩人在臨別之際無可奈何的情思。末寫道別。詩人即將登程上路了,與友人執手道別,禁不住思緒萬千——憂前途漫漫,洛陽路遠;悲歲月悠悠,后會難期。這語意雙關的“悠悠”二字引出了“此會在何年”的詰問,注入了詩人依依難舍的感情,融進了眷眷惜別的憂思,撥動了讀者聲聲相印的心弦,留下了難以窮盡的相象余地。
在古代,抒寫別情的詩作不勝枚舉。這首詩按照餞別的進程層層展開,依循感情的發展步步深入:餞飲而樂,由樂至悲,悲中作別,別后難期,豈不是句句緊扣,環環相生嗎?短短一首詩,寫得如此脈絡分明,情致動人,實在并不多見,更何況它精于煉字,音節瀏亮,別有一種情韻呢?讓我們仔細吟味吧!
上一篇:《感皇恩·金·李俊民》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月夜·唐·杜甫》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