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以五岳棲真,杳眇清溪之上〔2〕;六爻貞遁,寂寞滄海之濱〔3〕。斯并激俗矯時,獨善之風(fēng)自遠(yuǎn)〔4〕;懷材蘊智,兼濟(jì)之道未宏〔5〕。
長史公玄牝凝神,虛舟應(yīng)物。得喪雙遣,巢由與許史同歸〔6〕;寵辱兩忘,廊廟與山林齊致〔7〕。乘展驥之余暇,俯沈犀以開筵〔8〕。曲浦澄漪,似對任棠之水〔9〕,芳亭興洽,如歸山簡之池〔10〕。加以秋水盈襟,寒郊滿望。洲渚肅而蒹葭變,風(fēng)露凝而荷芰疏〔11〕。忘懷在真俗之中,得性出形骸之外〔12〕。雖四子講德,已頌美于中和;而五際陳詩,未形言于大雅〔13〕。爰命虛,題其序云〔14〕:弁側(cè)山頹,自有琴歌留客〔15〕,操觚染翰,非無池水助人〔16〕。盍各賦詩,式昭樂事云爾。
【注 釋】
〔1〕長史:吏秩之尊者。《漢書·景帝紀(jì)》:中元六年詔:“吏六百以上,皆長史也。” 益州:《元和郡縣志》:劍南道成都府益州,今為西川節(jié)度使理所。天寶元年改蜀郡。十五年玄宗幸蜀,改為成都府。
〔2〕五岳棲真:《后漢書·逸民傳》:向長,字子平,隱居不仕。建武中,男女婚嫁既畢,于是肆意與同好北海禽慶,具游五岳名山,竟不知所終。 杳眇:深遠(yuǎn)貌。司馬相如《上林賦》:“俯杳眇而無見,仰攀撩而捫天。” 清溪:《水經(jīng)注·沮水篇》:“沮水南逕臨沮縣西,青溪水注之。其山導(dǎo)源東流,以源出青山,故以清溪為名。”
〔3〕“六爻貞遁”二句:《周書·韋敻傳》:“志尚夷簡,澹于榮利。明帝即位,乃為詩以貽之曰:‘六爻貞遯出,三辰光少微。潁陽讓逾遠(yuǎn),滄洲去不歸。’”
〔4〕矯時:《三國志·魏志·管寧傳》:裴松之注:“傅子曰:‘司空陳群又薦寧曰:伏見征士北海管寧,行為世表,學(xué)任人師。清儉是以激濁,貞正足以矯時。’”
〔5〕兼濟(jì):崔鴻《十六國春秋·秦錄》十:張忠隱于泰山,堅遣使者征之。及見,堅謂之曰:先生考槃山林,研精道術(shù),獨善之美有余,兼濟(jì)之功未也。
〔6〕“長史”四句:玄牝:《老子·成相篇》:“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虛舟:空船。《莊子·外篇·山木》:“方舟而濟(jì)于河,有虛船來觸舟。雖有褊心之人不怒,有一人在其上,則張歙之。一呼而不聞,再呼而不聞,于是三呼耶,則必以惡聲隨之。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向也虛而今也實。人能虛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得喪雙遣:李諧《述身賦》:“于是得喪同遣,忘懷自深。 巢由:《漢書·王貢兩龔鮑傳》:“堯舜在上,下有巢由。”皇甫謐《高士傳》:“巢父,堯時隱人。年老,以樹為巢而寢其上,故人號為巢父。許由,字武仲,堯舜皆師之。乃致天下而讓焉。巢父聞由為堯所讓,以為污,乃臨池水而洗其耳。 池主怒曰:‘何以污我水?’由乃退而遯耕于中岳潁水之陽,箕山之下。”許史:《困學(xué)紀(jì)聞》考史門古今表:許繇、巢父為二人。譙周《古史考》:許由,夏常居巢,故一號巢父。則巢、許為一人。應(yīng)休璉又謂之山父。《漢書·蓋寬饒傳》:諫議大夫鄭昌上書頌寬饒曰:寬饒上無許史之屬,下無金張之托。注:“應(yīng)劭曰:‘許伯,宣帝皇后父。史高,宣帝外戚也。’”顏師古曰:“許氏、史氏,有外屬之恩。”
〔7〕廊廟:《史記·貨殖列傳》:賢人深謀于廊廟。《后漢書·申剛傳》:“廊廟之計,既不預(yù)定。”章懷太子注:“廊,殿下屋也。廟,太廟也。國事必先謀于廊廟之所也。” 山林:《漢書·王貢兩龔鮑傳贊》:“山林之士,往而不能反,朝廷之士,入而不能出。”
〔8〕展驥:發(fā)揮才能。 沈犀:沈犀于水。《元和群縣志》:劍南道成都府犀浦縣,本成都之界。垂拱二年分置犀浦縣。昔蜀守李冰造五石犀,沈之以水以壓怪,因取其事為名。褚亮《賦得蜀都》:“沈犀對江浦,駟馬入城。”
〔9〕任棠:后漢上邽人,以奇節(jié)知名。《后漢書·厐參傳》:“拜參為漢陽太守。郡人任棠者有奇節(jié),隱居教授。參到先候之,棠不與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戶屏前。自抱孫兒,伏于戶下,主簿白以為倨。參思其微意,良久曰:‘水者,欲吾者清也。拔大本薤者,欲吾擊強(qiáng)宗也。抱兒當(dāng)戶,欲吾開門恤孤也。’于是嘆息而還。果能抑強(qiáng)助弱,以惠政得民。”
〔10〕山簡:《晉書·山簡傳》:“簡,字季倫。性溫雅。永嘉三年,出為征南將軍。都督荊湘交廣四川諸軍事。假節(jié),鎮(zhèn)襄陽,諸習(xí)氏荊土豪族,有佳園池。簡每出游嬉,多之池上。置酒輒醉,名之曰高陽池。時有童兒歌曰:‘山公出何許?往至高陽池。日夕倒載歸,酩酊無所知。時時能騎馬,倒著白接。舉鞭向葛強(qiáng),何如并州兒。’” 池:《水經(jīng)注·沔水篇》:“水又東入侍中襄陽侯習(xí)郁魚池。郁依范蠡養(yǎng)魚法,作大陂。陂長六十步,廣四十步。池中起釣臺。池北亭,郁墓所在也。列植松篁于池側(cè)。沔水上,郁所居也。又作石洑。逗引大池水于宅北,作小魚池,池長七十步,廣二十步,西枕大道。東北二邊,限以高隄。楸竹夾植,蓮芡覆水,是游宴之名處也。山季倫之鎮(zhèn)襄陽,每臨此池,未嘗不大醉而還。”
〔11〕蒹葭:《詩經(jīng)·秦風(fēng)》:“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傳:“蒹,薕。葭,蘆也。”箋云:“蒹葭在眾草之中,蒼蒼然強(qiáng)盛。至白露凝而為霜,則成而黃。”陸云《答車茂安書》:“嚴(yán)霜隕而蒹葭萎,林鳥祭而罻羅設(shè)。”此句法所本。
〔12〕真俗:《莊子·雜篇·漁父》:“真者,所以受于天地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取法貴真,不徇于俗。” 形骸之外:《莊子·內(nèi)篇·充德符》:“申屠嘉曰:‘今子與我,游于形骸之內(nèi),而子索我于形骸之外,不亦過乎?”
〔13〕四子講德:王褒《四子講德序》:褒既為益州刺史,王襄作《中和樂職宣布之詩》又作傳,名曰《四子講德》,以明其意焉。 五際:詩之五際。《漢書·翼奉傳》:易林陰陰,詩有五際,春秋有災(zāi)異。注:應(yīng)劭以五際為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
〔14〕:《禮記·學(xué)記》:“足以
聞,未足動眾。”
聞,小有名聲。
〔15〕弁側(cè):《詩經(jīng)·小雅·初筵》:“側(cè)弁之俄,屢舞傞傞。” 箋:側(cè),傾也。俄,傾貌。 山頹:戴逵《酒贊》:“古人既陶至樂,乃聞有客乘之。隗若山頹。”
〔16〕操觚:陸機(jī)《文賦》:“或操觚以率爾,或含毫而邈然。”李善注:“觚,木之方者,古人用之以書,猶今之簡也。”史游《急就章》曰:“急就奇觚。”觚,木簡也。染翰:陸云《星賦》:“長卿操箋染翰。思益情煩。”
【賞 析】
本文描述秋天的風(fēng)景,贊揚李長史的品德,敘寫宴飲的快樂,忘情山水之間,頗有一種悠閑自得之情,行文委婉含蓄,對仗工整,體現(xiàn)出清新俊逸的風(fēng)格。本文亦突破四六對仗,亦出現(xiàn)七七對對者。
上一篇:駢文《秋興賦并序》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駢文《秋日宴洛陽序》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