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民歌·菩薩蠻》原文與賞析
昨朝為送行人早,五更未罷金雞叫。相送過河梁,水聲堪斷腸。唯念離別苦,努力登長路,駐馬再搖鞭,為傳千萬言。
這首歌辭寫的是送行人和行人之間的戀戀不舍的情懷。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人與人之間可能匆匆相聚,匆匆別離,而那份離別之苦給人們帶來多少無名的惆悵與哀怨。在生活中,沒有幾個人能有“天下誰人不識君”的寬廣胸懷,而多是“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的人生慨嘆。本辭中的主體情緒便是屬于后一類。
昨天早晨為送行人起得很早,還是五更天呢,雄雞已開始啼叫。開頭兩句寫送行的時間,由于有人遠(yuǎn)行,前一天晚上有可能徹夜未眠,或者即使睡著了,也只能是小睡,而不可能是熟睡,所以,雄雞一報(bào)曉,便立即起床,為送行人作準(zhǔn)備。
送君千里,終有一別,所以把行人送過橋也就停步而望。雖然停住了腳步,可是擋不住綿綿情意,擋不住那顆牽腸掛肚的心,剎那間離別之苦涌上心頭。嘩嘩的流水聲也如泣如訴似乎在表白斷腸人的心聲。“相送過河梁,水聲堪斷腸”,僅兩句就給讀者勾勒出這樣一幅畫面: 小橋、流水、斷腸人。
送行人的心情好不難過,擔(dān)心行人路途辛苦,前程未卜,生活無助;行人的心情比起送行人,有過之而無不及,只身一人遠(yuǎn)走他鄉(xiāng),一切都待重新開始,尤其是告別親朋好友,更覺難過幾分。想人生最苦離別,而今日卻有一別。為暫時忘記離別之苦,所以快馬加鞭,直登向漫長的路途。然而情未了,剛剛上馬又不忍匆匆離去,只好駐馬回望橋邊送行的斷腸人。然后再猛然轉(zhuǎn)過頭,抽馬一鞭,飄然而去,這一鞭,代表著行人說不完的千言萬語,也把行人的情思傳遞給送行人。
劉史次冊中說:“駐馬再搖鞭,為傳千萬言”,在十個字里,把送別情景表現(xiàn)得非常生動,而又自然。‘再”、‘傳’ 二字,用得凝練警策,是文人詞中少見的。”這段話說得比較透徹,的確,一個“再”說明行者搖鞭、駐馬,再搖鞭的復(fù)雜心情,把他的戀戀不舍的情狀表現(xiàn)得非常明晰剔透,一個“傳”起到了傳神作用,送行人與行人縱有萬語千言,然而當(dāng)分別時刻,竟無語凝咽,是的,萬語千言也說不盡他們之間的無限留戀,行人再搖的這一鞭,正傳遞著那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情。
此辭的送別場面寫得并不宏大,也并不轟轟烈烈,只是小景,給人一種很靜的感覺。實(shí)際上,這種靜和送行人、行人內(nèi)心世界的激蕩形成很鮮明的對比,欣賞者可以透過表面的寧靜去透視行人與送行人不平靜的心。早晨雄雞的報(bào)曉聲,小河嘩嘩的流水聲,行人多次的搖鞭聲,打破了表面的寧靜,而使行人與送行人的心緒更加蕩漾不止,從而把雙方依依惜別的狀況表現(xiàn)到最佳狀態(tài)。
上一篇:《先秦民歌·草蟲》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唐代民歌·菩薩蠻》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