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民歌·歡聞變歌(選一首)》原文與賞析
鍥臂飲清血,牛羊持祭天。沒命成灰土,終不罷相憐。
《歡聞變歌》共六首,此為第五首,寫男女盟誓欲終身相伴的故事。首句 “鍥臂飲清血”,是說刺破手臂讓鮮血流出,雙方的血液流注在一起,然后同飲或以某種方式象征同飲,表示互恩互愛,決不負心。鍥,刻、刺。次句 “牛羊持祭天”,用牛羊來祭祀上天,讓天神作證互相盟誓之事,同時也是祈禱上天,求其保祐、賜福。這兩句寫男女主人公通過這種古老的、神圣的方式表現忠貞不渝的愛情。“沒命成灰土,終不罷相憐”是男女主人公擲地有聲、耿耿忠誠的誓言,我們相愛一直到死,甚至變成灰燼、化為塵埃,也不放棄這種堅貞的愛。這確實是極為大膽、痛快淋漓的表達。這不禁使我們想起了傳統的為愛而生為愛而死的類似詩歌,《詩經·柏舟》之 “死誓靡他”的誓言曾經為人們所嘆賞,而漢樂府 《上邪》中 “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表述,也與唐代敦煌曲子詞《菩薩蠻》(枕前發盡千般愿)遙相呼應。《菩薩蠻》曰: “枕前發盡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爛。水面上秤錘浮,直待黃河徹底枯,白日參辰見,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見日頭”。這些愛情誓詞前后相續、古今相沿,形成中國古典詩詞中愛情誓言的滾滾長河,在人類純真、美好的情感漩渦中翻卷出朵朵溫馨、圣潔的浪花。
雖然同為表現愛情,這首詩在藝術上卻有獨到之處,漢樂府《上邪》與唐代《菩薩蠻》(枕前發盡千般愿)都是單純地表現對愛情的忠貞不二,沒有其他相應的行動來作實際的證明,因此,就全詩的藝術力量來說,顯得單薄,而這首詩卻是在飲血祭天的莊嚴、隆重儀式上發出的,因此更見其真誠、堅決,同時,也說明在愛情關系中二人所持的謹慎態度。這是男女二人在有充分思想準備的情況下進行的心與心的交換,而不是“春風一度,各別西東” ( 《聊齋志異》語) 的逢場作戲。因此,這首詩價值更高。
另外,與同時期的情歌相比,其他大部分情歌都是以女子為主,男子要么負心背約、始亂終棄,要么若隱若現,形同虛設。即便有對愛情忠貞不渝的男子,也是通過女子之口表現出來,因此,男子“忠貞”到何種程度難以妄加猜測,有時女子難保不是一廂情愿,“自我感覺良好”。而本篇卻不同,它是男女雙方共同的表現,飲血祭天,男女雙方自覺自愿,這就為他們的愛情、幸福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由此足見,這首詩在南朝樂府民歌中,具有特殊意義。
上一篇:《唐代民歌·望遠行》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唐代民歌·洞仙歌》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