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民歌·失調名》原文與賞析
男兒出外徑前行,路上慎莫逢賊兵。兩家排陣便該斗,三棱鑿子亂縱橫。奪目云中落羽翰,相隈莫效鴉鵲爭。
這是一首女子規勸丈夫出外不要械斗的民歌。大約產生于中晚唐時期。全首七言六句,生動反映出一位女子對自己心上人的關心。她的心上人就要出外遠行了,在那頻頻發生戰亂的年代里,外出很容易遭到禍患,這怎能不令人擔心呢?正是出于這種擔心,她才在離別前諄諄告誡心上人:路上千萬要多加小心,“慎莫逢賊兵”。值得注意的是“慎莫”二字,在語義上直貫后文,以后四句的前面皆可加此二字,因此也都成為女子規勸男人的語言。這樣理解,全詞意義方順暢,否則,當別是一番意思。一個“慎”字,道出了女子細微的心理活動。因為男兒在外如果遇上了賊兵,就必然發生械斗,而械斗的結果是慘烈的。在她的想象中,雙方擺開了陣勢,爭斗就開始了:各種兵器,長劍短刀,三棱鑿子兩股叉都揮舞起來,你砍我殺,縱戳橫扎,格斗異常激烈,就像禽鳥爭斗一樣,兩敗俱傷,身殘羽落。正因為如此,這位女子才由衷地囑咐心上人:在外遇事要婉轉委曲,盡量避免沖突,切莫像禽中的鴉鵲那樣,動不動就爭斗起來。
詞中流露出的感情真摯而純厚,說是囑咐勸止,莫如說是虔誠祈禱。作為深深愛著心上人的善良女子,她必然衷心地祝愿出行在外的心上人一路平安,不要遇到賊兵;遇到賊兵也不要與之爭斗拼命,但這只是她的美好愿望。而心上人能否出外遇上賊兵,并非由她的主觀愿望所能決定。所以她的規勸并不一定會有實際效果,但詞中流露出的感情卻是十分真實的。
這首民間曲辭,自然淳樸,沒有矯揉造作之感。語言生動通俗、平白易懂,讀起來流暢順口,與其表現的純真感情和諧統一。
附帶說明一點,本詞在內容上尚有可疑之處,從 “徑前行”、“便該斗”等語氣來看,很有些天不怕地不怕的味道,好像在鼓勵丈夫敢行敢斗。而且許多蕃女都具有果斷勇敢的性格,這從其他幾首《失調名》中亦可看出。但末尾一句則難以詮釋,“相隈莫效鴉鵲爭”,“限”義為依,唐俗文內又有敗壞之義。此處解作二義皆可通。如作“依”解,則是說,相互依偎不要像鴉鵲那樣爭斗。如作 “敗壞”解,則是說,切不要像鴉鵲相爭那樣,相互爭斗兩敗俱傷。總之,都是勸阻勿斗之意,若以此文倒解前文,則做出以上的解釋。任半塘先生說: “辭內先云 ‘便該斗’,結又云 ‘莫爭’; 既是 ‘賊兵’,焉能妥協? ‘慎莫’云云,分明怕事,已不類 ‘男兒’! ——足見全辭存在矛盾。”(《敦煌曲辭總編》下冊1754頁)指的正是這種情況。今姑作上解,確切的釋義以俟來者。
上一篇:《唐代民歌·失調名》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唐代民歌·失調名》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