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民歌·子夜四時歌·冬歌·其六》原文與賞析
昔別春草綠,今還墀雪盈。誰知相思老,玄鬢白發生。
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王夫之說:“‘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降)雪霏霏。’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姜齋詩話》)這是在評論《詩經·小雅·采薇)中的四句詩。這四句詩是以歸來時的出征戰士口氣寫的,他說,從前我離家出征時,風吹楊柳枝飄搖,如今我從前線回家來,天降大雪紛紛揚揚。王夫之認為這四句詩是用樂景(楊柳依依)寫哀情(出征時爺娘妻子走相送,牽衣頓足攔道哭),又以哀景(雨雪霏霏)寫樂情(出征歸來戰士歡樂,家人也都歡喜),這樣寫會加倍地表達出悲哀和喜樂的感情。這是藝術的辯證法。王夫之所引詩句是出自一名戰士之口;而這首《子夜冬歌》則是出自一個閨中女子之口,同樣也是“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
首句“昔別春草綠”,詩中的抒情女主人公說,從前我是在綠草蔓如絲的美好的春天里與丈夫離別的。景色越美,越是能增添離人的悲傷之情,正如梁朝江淹的《別賦》所寫的: “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樂景中蘊含著無限的“生別離”的哀傷之情。第二句“今還墀雪盈”,還是這個女主人公以無限欣喜的心情說,如今在門前臺階上滿是積雪的冬天里丈夫歸來了。依照 “情以物遷”的理論,在“霰雪紛其無垠兮”的冬季里,人們應該是 “矜肅(苦嚴)之慮深”(《文心雕龍·物色》),內心會感到痛苦和煩悶的,可詩中女主人公卻恰恰在“墀雪盈”的冬天里,迎來了離別將近一年的丈夫,她的內心充滿激動、喜悅之情,她眼前的白雪,不但不使她感到寒冷,相反,卻使她感到如春天落在地上的柳絮楊花般的輕柔、潔白、可愛,臺階上的白雪使她的歡樂之情倍增。
第三、四句 “誰知相思老,玄鬢白發生。”感情深摯的恩愛夫妻,一時一刻也不愿分開,他們總是有“一日不見,如三秋兮”之感,而詩中女主人公的丈夫是在春天里離她而去,直到冬天才歸來,離家將近一年,她獨處閨房,日夜思念丈夫,“妝樓顒(凝)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時間快到一年了,當這個少婦發現自己原是油黑油黑的鬢發里,長出了幾根白頭發時,她才深深地意識到 “思君令人老”,“惟憂用老”的道理。從這兩句詩里,我們也可以看出,詩中女主人公是與丈夫初次離別的,而這一別就是從春到冬將近一年的時間。
這首民歌在時間上采用了大跨度的跳躍。首句寫春別,次句即寫冬歸,其間送別,丈夫離家后思婦的種種“尋尋覓覓”,“明鏡暗不治”,登樓遠望,以及迎接丈夫的情節都略去了,這就留給讀者去想象了,從而取得了“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藝術效果,本詩還富有色彩美。首句的 “綠”,次句的“白”,末句的黑白相間,均給人以色彩鮮明而又對比強烈之感受。首二句不但在意思上形成鮮明的對比,而且還是形式齊整的流水對,兩句一氣呵成,既景中寓情,又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真是動人的民歌妙句。
上一篇:《魏晉南北朝民歌·華山畿(選五首)·其五》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先秦民歌·凱風》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