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穿腰,暮穿腰,篙如鐵一條。
上灘篙在手,下瀧篙在腰。
——清·史夢蘭編《古今風謠拾遺》
本篇反映了明代船工用竹篙撐船的艱辛勞動,有濃烈的船夫生活氣息。
“朝穿腰,暮穿腰”,指從早到晚用竹篙撐船。穿腰,撐船時篙子向后,夾在腋下,穿過腰間,船夫身子向后仰,利用反作用力,推動船只前進。 “篙如鐵一條”,利用鐵條的又堅硬又冰冷,來形容撐船的竹篙。 “上灘篙在手,下瀧篙在腰”,上灘,指船行逆水,非用手撐竹篙不可;下瀧(long龍),指船行到湍急的河流,依然要用竹篙夾在腰間用力撐著。
本篇以“朝穿腰,暮穿腰”, “上灘”, “下瀧”,不僅寫出了船工勞動的緊張和辛勞,而且反映了一種奔騰不息的氣勢和韻律,給人以緊張而不可怕,辛勞而不呆板,值得自豪和崇敬的感受。
上一篇:《翁源船家》原文|賞析
下一篇:《荊條根兒用處兒多》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