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南山有烏,北山張羅。
烏自高飛,羅當奈何!
其二
烏鵲雙飛,不樂鳳凰。
妾是庶人,不樂宋王!
——清·沈德潛《古詩源》卷一
這兩首小詩,表現了古代平民婦女為護衛人格尊嚴和純真愛情,而以死抗暴的高尚品質和斗爭精神。《古詩源》引《彤管集》在錄載本詩時,也提供了它誕生的歷史背景:宋康王舍人(王的侍從小官)韓憑妻何氏很美。康王為強占何氏逮捕了韓憑,并把何氏禁閉在特造的青陵臺中。何氏在寫作了這兩首烏鵲歌表明心志后,就上吊自殺以示抗議。據《史記·宋微子世家》載,宋康王名偃,于公元前318年自立為王,前286年被齊湣王所殺。此人荒淫殘暴: “淫于酒、婦人,群臣諫者輒射之。”關于他強奪韓憑妻何氏的故事,民間流傳廣泛。(晉)干寶《搜神記》中曾作有詳細敘錄。
第一首歌,詩人用寓托手法,以南山上烏鵲的沖天高飛,象征著對自由的追求和正義力量的堅信。盡管迫害者位高勢大在北山上設下陷井羅網,然而這一切都只能是白費心計,枉為徒勞。小詩用巍然高聳的南山起始,境界開闊,寓意深遠。
第二首歌中雙飛的烏鵲是何氏夫婦的自比,鳥中之王的鳳凰則比喻宋康王。烏鵲卑賤,鳳凰高貴,兩者對比鮮明,巨壑難越。 “妾是庶人(平民),不樂宋王。”情愿與貧賤的韓憑恩愛比翼,也不愿作宋王樊籠中的金絲小鳥。何氏的選擇,表現了她鮮明的愛憎情感,和“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無畏氣概。
《古詩源》編者沈德潛用“妙在質直”四字評述本詩,是中肯的。素樸的語言和淺俗的比喻,溶匯著真摯的情感,使得詩歌洋溢著濃烈的民歌風采。
上一篇:《久別》原文|賞析
下一篇:《鄉下人》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