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綠水常常在,
人等時來,花等時開。
勸親友,不論貧富一樣待。
難中人,拉他一把何妨礙?
誰家門上,掛著無事的招牌?
萬歲爺的江山還有一個興合敗;
秦始皇,萬里長城今何在? !
——清·華廣生輯《白雪遺音·馬頭調》
本篇從勸導人們發揚互相友愛的精神,進而宣傳了一切皆處于變化、發展之中的客觀規律。
清代的階級分化特別劇烈。清初的一些有地農民,到乾隆時期,他們的“田之歸于富戶者,大約十之五、六”,這些被兼并了土地的農民,有的被淪為佃戶,一年生產之后, “日給之外,已無余粒。”有的則被迫流落到城市做工、經商,湖南岳州是“十分其民而工賈居其四”。(均見《清經世文編·戶政》)這些破產貧困的人,不免有嚴重的失落感,灰心喪氣,消極悲觀。“青山綠水常常在,人等時來,花等時開。”既是民歌的起興手法,也是對那些失望中的人們的鼓舞,對那些一看到貧困之人就瞧不起的短視者的正告。它使人們不只看到花落之日,還要看到終有花開之時。作者以這個明白易曉的自然規律,來“勸親友,不論貧富一樣待”。這對那種對富人巴結奉承、對窮人冷眼相待的炎涼世態,是個有力的回擊。其目的,是要求對處于危難之中的人,要熱情地伸出援助之手, “拉他一把”。這種幫助,從眼前來看是單方面的,而從長遠來看,卻是互相需要的。因為“誰家門上,掛著無事的招牌”?今天你幫助了人家,明天你家有事,也就會得到人家的幫助。
好在作者不只是停留在一般的要求團結互助上,而且由此進一步揭示了事物總是在不斷地變化、發展著的客觀規律。不但普通人可能由富變窮,或由窮變富,連“萬歲爺的江山還有一個興合敗”。萬歲爺,即皇帝。合,同“和”。秦始皇筑萬里長城,以為他的江山可以永遠不敗,結果還是失敗了。封建統治者總是宣揚“天不變,道亦不變”的唯心史觀,以維護封建王朝長治久安、不可推翻的神話。而這首民歌則針鋒相對,宣揚了客觀事物總是處在不斷的變化和發展之中的唯物史觀,連封建王朝也無法逃脫興亡的客觀規律。這就打破了封建王朝不可推翻的神話,有著思想解放的重大意義,使人們足以由短視的世俗之見,變為放眼觀察整個歷史長河的遠見卓識。
由小見大,由一個家庭的貧富到一個王朝的興敗,這種藝術手法不僅使全篇的思想境界得到了極大的開拓,而且還如同一石擊起千層浪一樣,層層擴展,顯得非常自然,毫無人工做作的痕跡。
上一篇:《霜雪越打花越開》原文|賞析
下一篇:《顛倒語》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