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柳
欲挽長條已不堪,都門無復舊毿毿①。此時愁殺桓司馬②,暮雨秋風滿漢南③。
①毿毿,形容細長的枝葉。 ②桓司馬,晉代的桓溫,曾任大司馬。南北朝時以大司馬、大將軍為“二大”。 ③漢南,漢水之南。作者《題黃大癡天池石壁圖》亦云:“漢南既老司馬樹。”
【說明】 《世說新語?言語》:“桓公北征,經金城,見前為瑯邪時(領瑯邪郡時)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條,泫然流淚。”桓溫所治之瑯邪在江乘,今江蘇句容北,金城即金陵。《晉書?桓溫傳》抄錄此段文字時,首二句卻作“溫自江陵北伐,行經金城。”但若從江陵北伐,何必取道江南?推其致誤之故,當因庾信《枯樹賦》有“昔年種柳,依依漢南”語,遂疑金城為漢南地。錢大昕《晉書考異》已有考證,但后人因《桓溫傳》此語而致誤的很多。
桓溫這兩句話本身,已含詩意,故《世說新語》入《言語》篇。六朝人物,畢竟吐屬不同,何況他這時又要離江南而北征。
秋柳原是熟題,但作者卻會想到桓溫的話,下即接以“暮雨秋風”,萬千感慨,皆悄然自此而出,故亦成為名篇。
王士禛也寫過四首七律《秋柳》,其中之一云:“秋來何處最銷魂,殘照西風白下門。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煙痕。愁生陌上《黃驄曲》,夢遠江南烏夜村。莫聽臨風三弄笛,玉關哀怨最難論。”士禛固以神韻標榜,而風神竟不及本詩。
上一篇:《王守仁》詩賞析
下一篇:《自公安至云南辰沅道中謁山王祠》明代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