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東坡小像
烏臺十卷青蠅案①,炎海三千白發(fā)臣②。人盡不堪公轉(zhuǎn)樂,滿頭明月脫紗巾③。
①烏臺,漢代御史府的柏樹上,曾有烏鴉數(shù)千來棲息,后世因稱御史臺為烏臺。元豐二年(1079),蘇軾被御史臺的何正臣、舒亶等彈劾“指斥乘輿”、“包藏禍心”而入獄,釀成北宋有名的文字獄“烏臺詩案”。青蠅,《詩經(jīng)o小雅o青蠅》:“營營千蠅,止于樊。豈弟君子,無信讒言。”后以青蠅比喻進(jìn)讒言的小人。 ②“炎海”句,紹圣元年(1094),新黨貶斥元祐舊臣,蘇軾又被一貶再貶,由英州、惠州而遠(yuǎn)放到儋州(今海南儋縣)。三千,指里程之遙遠(yuǎn)。白發(fā)臣,當(dāng)時蘇軾已五十余歲,他自稱為老臣。 ③紗巾,古代用以裹發(fā)。蘇軾在海南作的《歐陽晦夫遺接籬琴枕戲作此詩謝之》:“爾來前輩皆鬼錄,我亦帶脫巾敧寬。”
【說明】 前兩句寫蘇軾后半生的遭遇,后兩句寫他的性格,由悲涼轉(zhuǎn)入灑脫,極為自然。蘇軾《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云“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可轉(zhuǎn)作唐詩第三句注腳。
上一篇:《陳繼儒》詩賞析
下一篇:《題張良?xì)w山圖》明代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