淥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
荷花嬌欲語,愁殺蕩舟人。
關(guān)于本詩的詩題,王琦注日:“‘淥水’本琴曲名,太白襲用其題,以寫所見,其實(shí)則 ‘采菱’‘采蓮’ 之遺意也。”指出本詩詩題的命義與樂府性質(zhì)。這首小詩確屬樂府,并深得南朝樂府詩的神韻,語言清新自然,內(nèi)容含蓄深婉。
詩的前兩句寫實(shí),點(diǎn)明時間、地點(diǎn)與勞動內(nèi)容。“淥水明秋月”的“淥”字通“綠”,即 “綠水”之意。“明” 字是形容詞用如動詞。“秋月” 的 “月”字有的版本作“日”,今從 《全唐詩》,而且從全詩的意境來看,“月” 字也比“日”字更好一些,故擇善而從之。這句詩的大意是說,碧波蕩漾的水面在皎潔月光的映照下更加明亮。“白蘋(pin)”是一種水生植物,又稱“四葉菜”“田字草”,是多年生淺水草本,根莖在泥中,葉子浮在水面之上。這句詩寫在南邊的湖面上,一位美麗的姑娘正在月光下采擷著白蘋。那寬闊無垠的湖面晶瑩閃爍,水波不興;那柔和銀白的月光,揮灑若洗,朦朦朧朧,天地間極為靜謐空曠。那位架著一葉小舟的女主人公顯得尤為孤獨(dú)寂寥,這就為后面兩句詩提供了典型環(huán)境。
三四句轉(zhuǎn)折,寫這位采蘋女子的孤獨(dú)寂寞之感。“愁殺” 即 “愁煞”,愁得不堪忍受的意思。這兩句詩的大意是: 含苞待放的荷花簡直就象一位嬌媚多情的少女就要開口說話一樣,半開半含,欲言猶止,羞羞答答,十分嫵媚動人。這美麗的奇景觸發(fā)了這位蕩舟女子的情思,她不免神魂搖蕩,無限哀婉惆悵起來。詩至此戛然而止,但其深層的意蘊(yùn)卻在不斷地延續(xù),撞擊著讀者的心扉,引起其遙思遐想。
這位女子為什么看到嬌艷的荷花就要“愁煞”呢? 不言而喻,這是觸景生情的緣故。良辰美景最容易引發(fā)人的情思,更容易惹起對戀人的向往和思念。這位少女獨(dú)自在空蕩蕩的湖面上,披著明月的素輝,這情景已經(jīng)夠令人寂寞難耐的了,當(dāng)她再看到那美妍的荷花含苞待放的情景時,怎能不引起她的懷春之心呢?她或許是在癡情地憧憬著,如果將來有那么一天,自己能和情人在一起共同享受領(lǐng)略這旖旎迷人的風(fēng)光時,該是何等的幸福啊! 她或許是沉浸在對往事的回憶之中,在腦際中又呈現(xiàn)出昔日里與情郎在同樣的景色中共同渡過的甜蜜而溫馨的終生難忘的美好時光。這一切詩人都未明說,給讀者留下了馳騁想象的廣闊空間,既可能是這樣又可能是那樣,所以顯得更加含蓄委婉,余味盎然。
本詩中最精彩的是“荷花嬌欲語”一句,其間運(yùn)用了非常巧妙而又隱微的比喻手法,須仔細(xì)體味方可悟出。荷花是極其嬌柔純凈的花卉,清秀嫵媚,出于污泥而不染,這不正象白璧無瑕的少女嗎?“欲語” 二字尤其傳神深蘊(yùn),人之“欲語”則顯現(xiàn)出剛要張口的樣子,花之“欲語”豈不也正是花苞正欲綻開,花瓣將要張口時的景象嗎? 我們說其巧妙,不僅是因?yàn)榇藭r的花朵最為美麗誘人,還因?yàn)樗钚蜗蠖智∪缙浞值叵笳髦娭兄魅斯乔啻旱幕盍εc少女情竇乍開的年齡特征。大概正是因?yàn)榭腕w與主體如此相象契合,才能深深地?fù)軇又黧w的心弦,觸動了那位蕩舟人的春心吧!可見這兩句詩所蘊(yùn)涵的情感內(nèi)容極為豐富雋永,難怪前人對此下了這樣的評語:“太白 ‘荷花嬌欲語,愁殺蕩舟人’風(fēng)搖神漾,一語百情”(馬位語)。
上一篇:李白《清溪行》原文閱讀|賞析
下一篇:李白《渡荊門送別》原文閱讀|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