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戲曲名著鑒賞辭典·傳奇編·高濂·玉簪記(第十六出弦里傳情)
北宋時,遭戰亂,陳妙常因與親屬失散,落入金陵女貞觀為尼姑。潘必正考試不第,無顏回家,也到女貞觀投奔他的姑母——這個觀的住持。陳妙常與潘必正頻頻接觸,相互了解,遂生愛情,私自結合。姑母發覺后,逼潘必正進京投考。陳妙常毅然乘船追趕,二人交換鴛鴦扇墜,作為信物,依依不舍而別。最后潘必正一舉及第,到女貞觀接陳妙常回家團聚,有情人終成眷屬。
(生扮潘必正上,唱)
【懶畫眉】月明云淡露華濃,欹枕愁聽四壁蛩,傷秋宋玉賦西風。落葉驚殘夢,閑步芳塵數落紅。(白)
小生看此溶溶夜月,悄悄閑庭,背井離鄉,孤衾獨枕,好生煩悶,只得在此閑玩片時,不免到白云樓下,散步一番。多少是好! (下) (旦上唱)
【前腔】粉墻花影自重重,簾卷殘荷水殿風,抱琴彈向月明中。香裊金霓動,人在蓬萊第幾宮。(白)
妙常連日冗冗俗事,未得整此冰弦,今夜月明風靜,水殿涼生,不免彈 《瀟湘水云》 一曲,少寄幽情,有何不可!(作彈科。生上聽琴科。生唱)
【前腔】 步虛聲度許飛瓊,乍聽還疑別院風,凄凄楚楚那聲中。誰家夜月琴三弄,細數離情曲未終。
此是陳姑彈琴,不免到她堂中,細聽一番。(旦唱)
【前腔】 朱弦聲杳恨溶溶,長嘆空隨幾陣風。(生) 仙姑彈得好琴(旦驚科) 仙郎何處入簾櫳,早是人驚恐。(生) 小生得罪了! (旦)莫不是為聽云水聲寒一曲中。
(生) 小生孤枕無眠,步月閑吟,忽聽花下琴聲嘹嚦,清響絕倫,不覺步入到此。(旦) 小道亦見月明如洗,夜色新涼,故爾操弄絲桐,少寄岑寂。欲乘此興,請教一曲如何? (生) 小生略知一二,弄斧班門,休笑休笑! (生彈科,吟曰) 雉朝雊兮清霜,慘孤飛兮無雙; 念寡陰兮少陽,怨鰥居兮徬徨。(旦) 此曲乃 《雉朝飛》 也。君方盛年,何故彈此無妻之曲? (生) 小生實未有妻。(旦) 也不干我事。(生) 敢請仙姑,面教一曲。(旦)既聽佳音,以清俗耳,何必初學,又亂芳聲。(生) 休得太謙。(旦) 汙耳,汙耳。(作彈科,吟曰) 煙淡淡兮輕云,香靄靄兮桂陰; 喜長宵兮孤冷,抱玉琴兮自溫。(生) 此 《廣寒游》 也,正是仙姑所彈,爭奈終朝孤冷,難消遣些兒。(旦) 相公,你聽我道 (唱)
【朝元歌】 長清短清,那管人離恨?云心水心,有甚閑愁悶、一度春來,一番花褪,怎生上我眉痕。云掩柴門,鐘兒磬兒枕上聽; 柏子坐中焚,梅花帳絕塵,雖然是冰清玉潤。長長短短,有誰評論,怕誰評論。(生唱)
【前腔】 更深漏深,獨坐誰相問? 琴聲怨聲,兩下無憑準。翡翠衾寒,芙蓉月印,三星照人如有心。露冷霜凝,衾兒枕兒誰共溫! (旦作怒科) 先生出言太狂,屢屢譏訕,莫非春心飄蕩,塵念頓起; 我就對你姑娘說來,看你如何分解! (作背立科。生) 小生信口相嘲,出言顛倒,伏乞海涵! (作跪科) (旦扶科) (生) 巫峽恨云深,桃源羞自尋。你是個慈悲方寸,望恕卻少年心性,少年心性 (白)。
小生就此告辭。肯把心腸鐵石堅,(旦背立科) 豈無春意戀塵凡。(生) 今朝兩下輕離別,一夜相思枕上看。(生作下科)(旦) 潘相公,花陰深處,仔細行走。(生回轉科) 借一燈行如何? (旦急關門科) (生暗云) 陳姑十分有情,不免躲在此間,聽他說些甚么,便知分曉。(旦) 潘郎,(唱)
【前腔】 你是個天生后生,曾占風流性,無情有情,只看你笑臉來相問。我也心里聰明,臉兒假狠,口兒里裝做硬。待要應承,這羞慚、怎應他那一聲。我見了他假惺惺,別了他常掛心。我看這些花陰月影,凄凄冷冷,照他孤另,照奴孤另。(白)
夜深人靜,不免抱琴進去安宿則個。此情空滿懷,未許人知道。明月照孤幃,淚落知多少! (下) (生) 小生在此聽了半響,雖不甚明白,(唱)
【前腔】我想他一聲兩聲,句句含愁恨; 我看他人情道情,多是塵凡性。妙常! 你一曲琴聲,凄清風韻,怎教你斷送青春。那更玉軟香溫,情兒意兒,哪些兒不動人。她獨自理瑤琴,我獨立蒼苔冷,分明是西廂行境。(揖科) 老天! 老天! 早成就少年秦晉,少年秦晉!
(詩)
閑庭看明月,有話和誰說?
榴花解相思,瓣瓣飛紅血。
(下)
蛩: 蟋蟀。金霓: 即金猊,獅形的香爐。冰弦: 琴弦。傳說楊貴妃所用的琵琶弦為綠冰蠶絲所制,后稱琴弦為冰弦。《瀟湘水云》: 琴曲名,晉朝郭沔所制,描寫洞庭水光云影,抒發思鄉之情。許飛瓊: 傳說中擅長音樂的仙女。雉朝雊: 雉,野雞。雊、指雄雉的叫聲。《詩·小雅·小弁》:“雉之朝雊,尚求其雌。” 寡陰兮少陽: 比喻女子沒有丈夫。長清短清: 古曲名,相傳為漢蔡邕作,寫白雪的清潔無塵,比喻厭世途超空明的情趣。云心水心:出家人以云、水比喻自己心境的清靜、淡泊。梅花帳絕塵: 繡有梅花的寢帳和塵世間隔絕。三星照人如有心: 三星照人,仿佛是有心意陪伴著似的。《詩·唐風·綢繆》有“三星在天”句,過去認為是“婚姻不得其時”之作。姑娘: 指潘必正的姑母,女貞觀的住持。占: 具有。玉軟香溫: 一般作“軟玉溫香”,女子身體的代稱。秦晉: 春秋時秦國與晉國世代結為姻緣,以后用以指聯姻結親。
一縷才子佳人初戀的情絲,一個纏綿悱惻的故事。作者有意將這出戲安排在幽靜的暮秋月庭里,潘必正剛上場唱的第一支曲子【懶畫眉】,就把這一特定情境生動的烘托出來了:“月明云淡露華濃,倚枕愁聽四壁蛩。傷秋宋玉賦西風。落葉驚殘夢,閑步芳塵數落紅。”青年人往往會有突如其來的苦悶無聊,或者莫可名狀的憂郁孤獨之威。值此溶溶夜月,悄悄閑庭,背井離鄉的潘必正孤衾獨枕,將頭傾倚在枕上,聽著四壁蟋蟀單調的叫聲,似睡非睡地入了夢鄉,可幾片落葉又打破了他的殘夢,他再也難以入睡了。為了排遣掉心頭的煩悶,只好踏著散發著芳香氣味的土地,細數著片片落花,毫無目的地漫步著,不覺來到了白云樓下。
無獨有偶,落入女貞觀削發為尼的妙齡女子陳妙常,“亦見月明如洗,夜色新涼,故爾操弄絲桐,少寄岑寂”。開頭一段,作者通過典雅華麗、含蓄委婉的曲子,以詩詞常用的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手法,成功地表現了青年男女的心態,一下子把人們引入詩情畫意的境界,為展開人物的情感交流作了有力的鋪墊。
在此基礎上,主人公的情感天地漸次拓開。
先是互借琴曲傳情。潘必正彈一曲 《雉朝飛》。據 《詩·小雅·小弁》云:“雉之朝雊,尚求其雌。”潘必正借此,想表露自己求婚的心意,陳妙常心有靈犀一點通,卻偏偏說是“也不干我事。”聲稱與己無關,正說明她的關心,這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說白,讀之令人忍俊不禁。為了掩飾自己的心跡,陳妙常和了一曲 《廣寒游》。將自己的出家生活描繪得那樣清雅憂郁,遺世獨立。在香云掩映的寺庵里,倚枕聽鐘磬,起坐焚香料,繡有梅花的寢帳將我和塵世隔開了,我的德行如冰之清,如玉之潤,怕他誰來說長道短呢! 陳妙常一再掩飾,潘必正還是窮追不舍,極言出家生活的寂孤清冷。陳妙常難以抵御他的“塵念”了,以攻為守,說是要將潘必正告于他的姑母——女貞觀的住持。癡憨的書生哪里猜的透姑娘的心曲,還以為是自討沒趣,跪倒在地,乞求海涵,就此告辭。姑娘哪里舍他得下,她“豈無春心戀塵凡”啊! 可又不便直言,只好關照潘郎“花陰深處,仔細行走。”當潘郎要借一燈行走,她又急急關門,生怕他再生出事端。辭別潘郎,她才將自己的內心合盤端出,一腔愛情,滿腹相思,撕腸裂肺,迸發而出。將人物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那個男子不多情,那個少女不懷春”。禮儀之邦的中國男女,表現感情卻別有一番情致,不以男歡女愛的熱烈場面為滿足,不以生理快感的表達為標的,而追求心理上的息息相扣,感情上的心心相印。元雜劇中的李千金、崔鶯鶯、張倩女等女性形象,都以含蓄的柔情撥動著人們感情的七弦琴,明傳奇 《玉簪記》中的陳妙常又具有獨特的個性色彩,她出身大家閨秀,后來又當道士,教養和處境使她對待愛情比較審慎。《琴里傳情》一出,就生動地再現了她的性格特征,她對潘必正的“風流性”也很傾慕,但卻一再掩飾,還對著他發了一頓脾氣,當潘必正離去時,她欲留難留,背過他才坦露了心曲:“我也心理聰明,臉兒假狠,口兒里裝作硬。待要應承,這羞慚怎應他那一聲!我見了他假惺惺,別了他常掛心……”生動細致地刻畫出了她矛盾復雜的心態。這種寫心傳神的手法是值得借鑒的。
與主人公的性格相適應,全出的沖突不見于外在的劍拔弩張,而表現為人物之間的抵牾和感應,人物內心沖突的激烈和微妙,人物內心與外表的矛盾和統一。中國藝術重含蓄、重意境、重體悟的特怔,又使這一沖突展開在詩情畫意之中,抒真情,寫真意,狀難寫之物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則使人味之無窮,百看不厭。
上一篇:戲曲名著·傳奇編·鄭若庸·玉玦記(第十八出截發)
下一篇:戲曲名著·雜劇編·關漢卿·玉鏡臺(第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