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劇曲鑒賞辭典·宋代劇曲·元代雜劇·王實甫《西廂記》原文與翻譯、賞析
【越調·斗鵪鶉】 云斂晴空,冰輪乍涌; 風掃殘紅,香階亂擁; 離恨千端,閑愁萬種。夫人那,“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他做了個影兒里的情郎,我做了個畫兒里的愛寵。
【紫花兒序】 則落得心兒里念想,口兒里閑題,則索向夢兒里相逢。俺娘昨日個大開東閣,我則道怎生般炮鳳烹龍?朦朧,可教我 “翠袖殷勤捧玉鐘”,卻不道 “主人情重”?只為那兄妹排連,因此上魚水難同。
(紅云) 姐姐,你看月闌,明日敢有風也? (旦云) 風月天邊有,人間好事無。
【小桃紅】 人間看波,玉容深鎖繡幃中,怕有人搬弄。想嫦娥、西沒東生有誰共?怨天公,裴航不作游仙夢。這云似我羅幃數重,只恐怕嫦娥心動,因此上圍住廣寒宮。
(紅做咳嗽科) (末云) 來了。(做理琴科) (旦云) 這甚么響? (紅發科) (旦唱)
【天凈沙】莫不是步搖得寶髻玲瓏?莫不是裙拖得環珮玎咚?莫不是鐵馬兒檐前驟風?莫不是金鉤雙控,吉丁冬敲響簾櫳?
【調笑令】莫不是梵王宮,夜撞鐘?莫不是疏竹瀟瀟曲檻中?莫不是牙尺剪刀聲相送?莫不是漏聲長滴響壺銅?潛身再聽在墻角東,原來是近西廂理結絲桐。
【禿廝兒】 其聲壯,似鐵騎刀槍冗冗; 其聲幽,似落花流水溶溶; 其聲高,似清風月朗鶴唳空;其聲低,似聽兒女語,小窗中,喁喁。
【圣藥王】他那里思不窮,我這里意已通,嬌鸞雛鳳失雌雄;他曲未終,我意轉濃,爭奈伯勞飛燕各西東,盡在不言中。
我近書窗聽咱。(紅云) 姐姐,你這里聽,我瞧夫人一會便來。(末云) 窗外有人,已定是小姐,我將弦改過,彈一曲,就歌一篇,名曰鳳求凰。昔日司馬相如得此曲成事,我雖不及相如,愿小姐有文君之意。(歌曰) 有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鳳飛翩翩兮,四海求凰。無奈佳人兮,不在東墻。張弦代語兮,欲訴衷腸。何時見許兮,慰我彷徨?愿言配德兮,攜手相將。不得于飛兮,使我淪亡。(旦云) 是彈得好也呵! 其詞哀,甚意切,凄凄然如鶴唳天;故使妾聞之,不覺淚下。
【麻郎兒】這的是令他人耳聰,訴自己情衷。知音者芳心自懂,感懷者斷腸悲痛。
【么篇】這一篇與本宮、始終、不同。又不是清夜聞鐘,又不是黃鶴醉翁,又不是泣麟悲鳳。
【絡絲娘】一字字更長漏永,一聲聲衣寬帶松。別恨離愁,變做一弄。張生呵,越教人知重。
“賴婚” 一場是 《西廂記》 第一次重大的轉折。孫飛虎兵退之后,老夫人本應當實踐諾言,成就張生和鶯鶯的婚事,但家宴上,老夫人讓二人結為兄妹,這意味著張生與鶯鶯永難再結連理。老夫人的背信棄義使紅娘很氣憤,她決心要成全這對癡男怨女,并開始介入這件事。她安排了崔鶯鶯燒夜香,也安排了張生隔墻操琴。
【斗鵪鶉】、【紫花兒序】、【小桃紅】 三支曲寫滿腹惆悵的崔鶯鶯在紅娘的慫恿下到了花園,她明知 “事已無成,燒香何濟”,但還是聽從了紅娘的提議去了花園。這天晚上,萬里晴空,明月初上,原是燒香祈禱的好時光,愁腸百結的鶯鶯,卻驅不散心頭的愁怨: 母親有始無終、背信棄義,張生的熱望落空,自己的愛戀也隨風飄散。日間的婚變造成的巨大心理落差一時間難以撫平,特別是與張生已經會過面、和過詩的鶯鶯,對張生已經產生了愛戀,更何況退兵解圍,張生對自己又有救命之恩呢? 鶯鶯此時此刻,正是心里、口里、夢里都離不開這位白衣秀才,叫她如何能接受母親的無理安排呢? 遙望皓月當空,想到孤單寂寞的嫦娥,自己好事難成,竟也是 “玉容深鎖繡幃中”,與嫦娥沒什么兩樣。
【天凈沙】、【調笑令】、【禿廝兒】、【圣藥王】 是對琴聲的描繪,這是通過一個少女的耳朵,帶著對彈琴人的熱烈的感情來傾聽的琴聲。【天凈沙】 和 【調笑令】是暗寫,全用推測的語氣寫琴聲所引起的意象: 是頭上的珠串在相碰? 還是裙子上的環珮在撞擊?是風吹響檐前的鈴鐸?還是簾櫳上的金鉤磕響? 是寺廟里在撞夜鐘?還是風吹得竹葉聲?是象牙尺和剪刀和鳴,還是記時的銅壺滴漏? 這如珠如玉、如水滴銅壺的圓潤聲音,這如鐘、如竹、如象牙、如金屬的悠長、颯爽、清脆聲音,原來是從西廂傳來的琴聲。【禿廝兒】、【圣藥王】 則是明寫,從琴聲寫到琴意。琴聲從壯闊轉幽深,從高亢入低回,如同是抗爭,也像是訴說,是鸞鳳失了伴侶? 是勞燕分飛東西? ……這是鶯鶯對張生琴聲的理解,也是琴聲將兩人共同的哀怨、心曲,連接成一片。
如泣如訴的《鳳求凰》 琴曲、如怨如恨的張生的獨白,都使名花有主卻又心細如發的鶯鶯神魂不安: 比起那個粗俗的紈绔子弟鄭恒來,張生不僅是 “文章士,旖旎人”、“臉兒清秀身兒俊,性兒溫克情兒順”,而且還有用半紙書信 “免除崔氏全家禍” 的本領。鶯鶯所看重的正是相貌溫雅而又富于感情,文才出眾而又有應變能力的郎君; 她所追求的,也正是心心相印和心靈的溝通,一種以愛情為基礎的結合。
【麻郎兒】、【幺篇】、【絡絲娘】 是琴聲對鶯鶯的感動: 她落淚了,為自己,也為張生; 從琴音中,她了解到彈琴人的感懷和情衷,聽了 《鳳求凰》 之后,她知道了張生對她的愛戀有多深……這琴聲在鶯鶯聽起來,如同是 “清夜聞鐘”,聲聲入耳,如同是飲了醇酒的 “黃鶴醉翁”,更如同是孔夫子 “泣麟悲鳳”,孕含著一腔哀怨。“一字字更長漏永,一聲聲衣寬帶松”,這委婉含蓄的感念中包含著鶯鶯強烈的感情。
《西廂記》 成功的人物形象中,崔鶯鶯是第一個,《西廂記》 成功的心理描寫中,對鶯鶯也表現得最突出。在這一折里,作者充分調動了擅長抒情的曲詞,來表現人物的內心情感活動: 琴聲和人的情感活動渾然成為一體,細膩的心理刻畫,又充分展示出人物性格的豐富性。
上一篇:《西廂記》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西廂記》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