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劇曲鑒賞辭典·明代劇曲·明代雜劇·馮惟敏《梁狀元不伏老》原文與翻譯、賞析
【正宮端正好】 短征衫,長亭道,紅塵染兩鬢蕭騷。一肩行李斜陽照,幾度傷懷抱。
(白) 念吾三人數十年間常同筆硯,到今老大無一能伸志者,是好嘆人也呵。
【滾繡球】 數十年貧賤交,兩三個湖海豪,但相逢仰天長嘯,乍離別撫景無聊。飄蓬匝地飛,飛花逐水飄,亂紛紛眼前零落,急穰穰心下煎熬。再來不上《三都賦》,此去休過萬里橋,堪嘆吾曹。
【叨叨令】 見不上山遙水遙,走了些奔奔波波的道;捱不過緣薄命薄,撅了些凄凄涼涼的窖; 賭不得才高道高,惹了些嘻嘻哈哈的笑; 免不得魂勞夢勞,睡了些昏昏沉沉的覺。兀的不悶殺人也么哥,兀的不惱煞人也么哥??偛蝗绾鷮W亂學,攢了些堆堆積積的鈔。
(白) 俺二人已是在此,也省得家中激惱生氣。希德賢弟比及到家,怎生吃受也呵?
【耍孩兒】 草堂前猛聽的靈禽噪,不移時先生到了。佳人忙整翠云翹,肯分的對臉兒迎著。莫不是看花到處夸三日,莫不是衣錦還鄉騙一遭。低低語罷微微笑,誰想他語中帶刺、笑里藏刀。
(白) 此時他那里做了酒兒,設下香案,深深祝愿。仰著面兒專候捷音,敢待來也。
【七煞】 甕頭新酒熟,爐中香篆飄,一家兒單等來人報。遙瞻玉殿傳金榜,凈掃蓬門插錦標,不提防咫尺親身到。安排下杯盤酒果,擺列著歌舞笙簫。
(白) 你若進門之時,單看你頭角崢嶸、衣冠濟楚,要慶賀你。卻將甚么打發他?
【六煞】露春蔥,接玉鞭,轉秋波,覷紫袍。抬頭不見烏紗帽,多情卻被無情惱,好氣權將惡氣包。賽瓊林倒做了村田樂,怎禁他虛心兒賀喜、假意兒酬勞。
(白) 他的閑氣你已受之不盡,你也躊躇幾句話抵當他罷。
【五煞】休把小眼兒看,莫將閑話兒嘲,聰明人聽我低聲告。春風桃李姿容美,秋水芙蓉氣韻高,早共晚天之道。這其間難移時刻、不錯分毫。
(白) 你若應答不過,卻將古人比方如何?
【四煞】 太公曾鼓刀,甘羅相本朝,論誰年老誰年少?休將此恨悲前事,自分吾生有下梢,胸中改不了元龍傲。但得個身心安樂,長則是腳手堅牢。
(白) 希德此去,但打得過這番惱聒呵,也就有自在處了。
【三煞】 包藏了八面鋒,收拾了五彩毫,水邊林下閑垂釣。旋收落葉供茶灶,自汲清泉養藥苗。時不遇從吾好,飯蔬飲水,陋巷簞瓢。
(白) 再來功名路上,只是聽天命了。若以時事言之,便難說話。
【二煞】談天口閉的嚴,拿云手袖的牢,取功名使不得虛圈套。閑看世態眉常鎖,但說時人手便搖。誰不愛鴉青鈔?一處處人離財散,一時時水長船高。
【一煞】逃名遠市朝,潛身向草茅,權時用拙存吾道。無求到處人情好,不飲從他酒價高。非是俺寬懷抱。包藏著三千禮樂,埋伏著九萬扶搖。
【尾聲】愁嫌日月長,醉看天地小。謾歌流水高山調。似你這知己知音天下少。
《梁狀元不伏老》 取材于范正敏《遯齋閑覽》 所載宋梁顥八十二歲狀元及第之事。劇寫老舉人梁顥屢試不第。七十六歲時又赴京應試,遇后生譏笑,他唇槍舌劍、寸步不讓,且文卷字挾風霜,令后生心服,不料仍舊落第而歸。閑中往訪好友劉孟節,游宴時表現了不伏老的豪情和必取功名的決心。七十九歲再赴春試,仍不遂意,乃與劉孟節留京不歸,三年后終于考中狀元。此劇贊美梁顥不伏老的精神和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堅強意志; 同時也寫出了科舉制度下讀書人的理想、遭遇與心態,從中可以看到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和所發生的惡劣影響。
全劇五折。第四折寫梁顥與劉孟節、賈希德落第后,梁、劉決定留京候選或再試,賈則因身體欠安歸里。這里所錄為二人長亭送別賈希德時梁顥所唱的幾支曲子。前三曲敘赴試士子們的辛勞與遭遇。他們數十年間奔波于赴試途中,從青絲滿頭到白發蕭疏,每次都是失意而歸。眼見常同筆硯的好友似飄蓬飛去,怎能不令人心中焦躁,又怎能不令人心灰意冷! 再不想逞才學 (西晉時左思所撰 《 三都賦》 以內容合時、文采富麗曾令洛陽紙貴),也休提酬壯志 (三國時蜀之費祎奉使入吳,曾言 “萬里之行,始于此橋?!?橋在四川華陽縣南,華陽縣今已并入雙流縣),我輩的遭遇實堪悲嘆。于是第三曲追問: 士子們歷盡登山涉水之苦,花盡家中可憐的一點積蓄,學富五車,胸懷治國之策,魂牽夢繞切望報效朝廷,卻為什么總是功名無分,空惹得旁人恥笑? 其原因何在? 一句 “總不如胡學亂學,攢了些堆堆積積的鈔” 一針見血地道出了 “錢能通神” 的科舉之弊。這與湯顯祖《邯鄲記》 中之語: “則這黃金買身貴,不用文章中試官?!?“則這翰林苑不看文章,沒氣力頭白功名紙半張。直那等豪門貴黨,高名望,時來運當,平白地為卿相?!?有異曲同工之妙。【耍孩兒】 后數曲,皆梁顥預想到賈希德抵家后將會受到殷勤盼其榮歸的一家人因失望而給予的嘲諷和羞辱,并教其應對之言及自我解脫之法。曲中反映了以科舉中式為榮貴的社會思想和世態炎涼給士子們造成的精神壓力。作者青年中舉后,也曾屢赴春闈不第,這里所寫士子不第時的況味,很可能是作者親身的體驗或目睹的情景,故而寫得真實生動,字字辛酸。但此折所寫,雖皆失意之事,卻仍表現了梁顥不服輸的浩然之氣。曲中以 “春風桃李姿容媚,秋水芙蓉氣韻高”,說明花開有時,其美各有千秋。又以 “太公曾鼓刀,甘羅相本朝” 為例 (姜太公窮困時曾屠牛,七十遇周文王方貴,而甘羅為上卿時才十二歲),說明人之遇亦各有時,莫以早晚論英雄。自信此生終會有結果,故胸中改不了 “元龍傲” (“元龍” 為東漢時陳登之字,許汜曾對劉備說: “陳元龍湖海之十,豪氣不除。” 見《三國志·魏書·陳登傳》) 這雖是梁顥教賈希德的應答之言,實表現了梁顥的氣概。孟稱舜曾評此折“通篇皆落魄語,卻自雄風八面?!?(見《酹江集》 本評語) 確是說出了此折曲文的特點。
此劇曲辭本色豪放、詼諧老辣 前人以為可與王九思 《杜甫游春》 雜劇媲美與此同題材的戲曲作品有明傳奇 《青袍記》、《題塔記》、《折桂記》 等,均無馮作有名。
上一篇:《梁山泊李逵負荊》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歌代嘯》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