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劇曲鑒賞辭典·清代劇曲·清代雜劇·楊潮觀《諸葛亮夜祭瀘江》原文與翻譯、賞析
【北仙呂】 【混江龍】 (旦) 呀!丞相?;馃\廟,你要來火燒襖廟,他血盆般口吐的瘴云高。(外) 怎生這般猖獗?(旦) 鬼哭神號,帶領著陰兵十萬臨江哨,不由你不玉斧畫河橋。一個個猛將軍都退倒,敢是他女王城余怒氣難消。(外)恁麼女王城?(旦)這廟猖神,非是別的,是當初交阯國兩個女王,為伏波將軍所破,大的叫征側娘娘,小的叫征貳娘娘,這一對兒呵! 是前生的胭脂虎豹,是后身的魂魄鴟鸮。是九尾狐,空林風草。是三足鱉,黑月波濤。是禹王鼎,也鑄不出他猙獰狀貌。是軒轅鏡,也照不定他形影蹊蹺。怒灑的風毛雨血,朋呼著木魅山魈。舊鬼頭,不去陰君點卯。新鬼頭,又來白日興妖。(外)有甚么新鬼?(旦) 咳,丞相,你賣弄精神,七縱七擒,那蠻兵番將,死在你手下的,難道還少哩! 一個個身膏了野草,一個個頭飲了鋼刀。赤律律,魂騎著癩象走; 閃尸尸,神聽著蒂鐘搖。你看那銀坑山,錦帶山,蛇盤山,是處殘骸堆垛; 你看那牂牁郡,越雋郡,永昌郡,幾番剩壘蕭條。又見那朵思王,烏戈王,木鹿王,亂紛紛拖刀落馬; 又見那都梁洞,帶來洞,禿龍洞,刮剌剌破卵空巢。你把那董荼那,害的早;你把那阿會喃,困的牢;你把那塔郎甸,屠其肝腦;你把那突兀骨,絕了根苗;你把那金環三結連營剿;你把那藤甲千軍一把燒。到今朝,尋仇索命都來到,萬鬼含冤怎地消? (外)這些番鬼們,原孽由自作,還有甚漢家鬼來?(旦) 噯喲! 丞相呀! 你得勝的汗馬功勞,生還的旌旆逍遙。你當初,五十萬王師來到??慈缃瘢肽陙碛卸嗌龠€朝?畢竟煙銷,何曾增灶。就如那馬岱的三千人馬,當日到這流沙渡口。只為你百忙里心思未到,一霎時斷送千條,你道效也不效,囂也不囂。這命兒何處討,他魂兒何處招?不瞞丞相說,這瀘江一帶,自從你過兵之后,但添新戰骨,不返舊征魂。那一日不煩冤到曉?那一夜不鬼火紛拋?每到天陰雨濕添恓楚,有影無形徹夜號。知多少,云來霧去,雨嘯風跑。把往來的行人斷渡,更早晚間癘氣傷苗,叫不住無情鵑血,吹不散有恨胥濤。丞相,你今日回兵到此。逗著他游魂渺渺,認得你班馬蕭蕭。他那里隕身碎首心難死,你這里有折戟沉沙鐵未消。說甚么百神受職,敢痛煞你一將賢勞。
《諸葛亮夜祭瀘江》 簡名為《忙牙姑》,是 《吟風閣雜劇》 的第二十八篇。1963年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出版胡士瑩先生校注的 《吟風閣雜劇》 刪去的兩篇中有這一篇,其原因據說是認為此劇內容丑化少數民族。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新出版《吟風閣雜劇》 時補上了這一篇,因為這時已是改革開放的新時期,解放思想的潮流沖破了各種思想禁錮,在對古代文學遺產的評價方面已不再苛刻地求全責備。這時,客觀地看待 《諸葛亮夜祭瀘江》 這個雜劇,應當有新的認識。
此劇取材于《三國志》 中有關史實,并參照 《三國演義》 第九十一回的情節,寫東漢時交趾國兩女王征側、征貳進犯漢朝,被伏波將軍馬援剿滅,死后怨氣不消,在瀘江上成為猖神,作祟害人。諸葛亮平定南蠻歸來,見瀘江上陰風大作,黑浪滔天,軍馬難渡,就向當地女土酋忙牙姑詢問原因。忙牙姑向諸葛亮說明猖神來歷,諸葛亮采納她的建議,在瀘江邊舉行夜祭,于是江上愁云慘霧散去,蜀軍渡江返歸漢關。這里所選 【混江龍】 一曲,是忙牙姑回答諸葛亮問話時所唱,她在報告瀘江上猖鬼作祟的過程中,揭示了戰爭給民眾造成的深重災難。今天看來,這一支長調曲子,是一篇聲討戰爭罪惡的檄文。
當諸葛亮詢問在瀘江上作祟的是什么妖魅,并表示要火燒襖廟的時候,忙牙姑首先指出火燒襖廟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因為這江上猖神怨氣太大,魔力無邊,口若血盆,瘴氣沖天,十萬陰兵,鬼哭神號,一把火怎么能退得了? 由此可聯想到元代李直夫有雜劇名 《火燒襖廟》,寫的是蜀帝公主與乳母陳氏之子在襖廟約會,赴約時見陳氏子熟睡未醒,留下所佩玉環而離去,陳氏子見玉環而未見公主,怨氣成火,燒毀了襖廟。作者借用此事,讓諸葛亮提出以火燒襖廟來驅除魔障的主意。但是,眼前在瀘江上作祟的不是一般的妖魅,而是 “女王城余怒氣難消” 的交趾國女王征側、征貳的陰魂。諸葛亮不知女王城的故事,忙牙姑就向他講述這兩位女王的厲害。自 “是前生的胭脂虎豹” 以下數句,極言征側姊妹二人是胭脂虎、鴟鸮魂、九尾狐、三足鱉,狀貌猙獰,形影蹊蹺,統領著舊鬼新鬼,大白天也能興妖作怪。這一段曲詞,把征側姊妹所化的猖神形容得十分兇惡,顯示出忙牙姑對當地歷史的熟悉,并具有能夠繪形繪色的伶俐口舌。
諸葛亮聽忙牙姑說起猖神統領的陰兵有許多新鬼,特別注意詢問有什么新鬼,這引起忙牙姑對諸葛亮所進行的平定南蠻戰爭的控訴。歷史上的諸葛亮從北定中原、恢復漢室的根本政治目的出發,為建立鞏固的后方而率兵征服南蠻,使孟獲為首的南蠻諸部誠心歸附。但戰爭的過程卻使南蠻民眾和蜀地漢族軍民都遭受一場巨大災禍。此劇作者借忙牙姑之口,對諸葛亮所進行的平蠻戰爭的殘酷性給予深刻揭露。忙牙姑當面向諸葛亮指出,他憑著智謀和武力,創造了對孟獲七擒七縱的戰爭奇跡,但有不計其數的蠻兵番將死在他手下。兩軍交鋒時有的血染荒草,有的頭飲鋼刀,蠻兵潰敗時尸橫遍野,慘不忍睹。銀坑山等許多山頭到處堆積著死人尸骨,牂牁郡等幾處堡寨依稀存留著斷壁殘垣,朵思王等各個部落酋長紛紛拖刀落馬,都梁洞等各個蠻兵據點都只??昭āK€舉一些南蠻著名將領為例: 董荼那早被害死; 阿會喃受到圍困; 塔郎甸遭殺戮,肝腦涂地; 突兀骨被滅族,根苗斷絕。最慘烈的還要數火燒藤甲軍那一仗,千名軍士被活活燒死。那些死于戰爭的千萬亡靈含冤懷恨,如今都來報仇索命,他們的陰魂在瀘江上作祟,怎能輕易消除呢?
對于忙牙姑的指責,諸葛亮進行辯解,說南蠻作亂被剿滅是罪有應得,怎么會還有漢家鬼呢?忙牙姑針對他的詢問,進一步指出,諸葛丞相雖然為蜀漢朝廷立下了汗馬功勞,如今得勝班師,軍唱凱歌,可是,當初南征時帶來的五十萬軍隊如今還剩多少呢?許多兵士都戰死在這里了,軍隊的人數有減無增。單是流沙渡一戰,馬岱的三千人馬就損失了一千余人,那些陣亡士兵的陰魂如何返回故鄉? 因此,這瀘江一帶,夜間鬼火閃耀,陰天鬼聲凄厲,江邊行人斷渡,村落疫癘流行。死者的鬼魂不能返回故鄉,只能在這里四處游蕩,就像杜宇之魂化為子規啼血,又像伍子胥之魂含恨凝望錢塘潮,都成為千古遺恨。將士們在戰場陣亡心卻難死,戰爭時折戟沉沙鐵卻未消,這都是不可磨滅的事實。雖然說為國捐軀死后可在天國地府封神拜將,但他們畢竟不能死而復生,如今諸葛亮丞相功高蓋世,難道不為死難將士感到痛心嗎?
忙牙姑的這番話,說得諸葛亮無言應答。在歷史上,“諸葛大名垂宇宙”,他忠心扶漢,鞠躬盡瘁,歷來被認為是智慧化身,千古完人,誰曾批評過他? 然而,楊潮觀此劇卻別開蹊徑,讓忙牙姑把他數說一頓,這是此劇獨特之處,也是作者的高明之處。今天重觀此劇,可以感到劇中對于戰爭罪惡的聲討具有十分深刻的思想內容。自從有人類社會以來直到當代,戰爭一直沒有間斷,可以說整個人類社會的文明史就是一部戰爭史。盡管說戰爭有正義和非正義之分,盡管說正義戰爭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催化劑,但是,如果從人類文化學的觀點來看,無論是正義戰爭還是非正義戰爭,都必然伴隨著野蠻、殘酷和破壞,因而都具有罪惡的本質。人類社會文明的發展,最終必然要消滅戰爭、消滅暴力而實現永久的和平。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此劇表現了楊潮觀進步的文化思想,值得珍視。
上一篇:《訪友記·山伯訪祝》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讀離騷》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