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隱(833~909),原名橫,字昭諫,余杭(今屬浙江)人,一作新登(今浙江桐廬)人。少時負有詩名,但因議論時政,譏刺公卿,十舉進士不第,遂改名為隱。晚年投奔吳越王錢镠,曾任錢塘令、節度判官、給事中,官至諫議大夫。因其久受壓抑,又生活在唐末政治極端腐敗時期,而對現實不滿。詩中多用諷語,以抒發他的“憤悶不平”,表現他的“抗爭和激憤”。
羅隱(833~909),原名橫,字昭諫,余杭(今屬浙江)人,一作新登(今浙江桐廬)人。少時負有詩名,但因議論時政,譏刺公卿,十舉進士不第,遂改名為隱。晚年投奔吳越王錢镠,曾任錢塘令、節度判官、給事中,官至諫議大夫。因其久受壓抑,又生活在唐末政治極端腐敗時期,而對現實不滿。詩中多用諷語,以抒發他的“憤悶不平”,表現他的“抗爭和激憤”。
上一篇:經典《綠衣》詩詞解析
下一篇:經典《美女篇》詩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