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華(1),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2)。
【譯詩】新年已過大地上卻不見一片春花,仲春二月人們才驚喜地發現幾絲草芽。白雪卻嫌春天的腳步太遲太慢,將片片銀花在庭院和樹林中飄灑。
【解析】《春雪》是一首別開生面的詠春之作。它以新奇的立意,精巧的構思,在詠春詩中獨樹一幟。在朔風凜冽的嚴冬,人們便向往風和日暖的春天,期待它早日到來。可是,“新年都未有芳華,”臘月已盡,時令已到,大地上卻沒有一點春的氣息,看不見一片春花,這怎不叫人焦急呢?人們在期待中送走了正月,大自然終于給人們送來一點春的消息:“二月初驚見草芽”。人們在失望、嘆惜之際,忽然發現原野上發出了幾絲草的嫩芽,不禁驚喜萬分。春天,姍姍來遲的春天,你終于來到了人間。上兩句中,“都”字和“驚”字最令人玩味。“都”字道出了人們盼望春天的急切和對春天來遲的無比失望;而“驚”字卻狀出了人們即將擺脫冬寒時的新奇、驚訝、欣喜的情態,極其傳神。“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人們看見了報春的草芽,也就聽到了春天的腳步聲,便安心地等待春天的來到。可白雪卻嫌春天的腳步太遲太慢,再也等不及了,便抖落銀花,紛紛揚揚,飛庭穿樹,為人間裝點起一派春色來。如果我們揭開詩中優美語言組成的面紗,那就面目全非了:初春,乍暖還寒,嫩草在風中抖動,雪花在風中飄灑。可詩人卻用飽蘸熱情的筆,把春寒料峭點染得春意盎然。作者熱愛春天,盼望春天,便通過大膽的想象幻化出一個熱鬧的春天。讀了這首小詩,我們不能不為詩人的新奇立意和精巧構思而嘆服。風吹雪飄,這本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的原因,可詩人卻翻因作果,讓它來給人間裝點春的氣息,從而增加了詩的意趣。“卻嫌”、“故穿”可謂神來之筆,用擬人的手法,把春雪寫得十分美好而又富有靈性,給人以美好的藝術享受。
上一篇:經典《春日》詩詞解析
下一篇:經典《晝夜樂憶別》詩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