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駕
未櫛憑欄眺錦城,煙籠萬井二江明。
香風滿閣花滿樹,樹樹樹梢啼曉鶯。
成都別稱錦城。《水經注》:“(成都)縣有二江,雙流郡下。”二江,秦李冰為蜀守時所開,一由灌縣經新繁縣入成都,謂之外江;一由灌縣經郫縣入成都,謂之內江。成都景色之美,多為詩人稱道。加之二江縈繞,更平添了無限風光。成都美,春曉的成都就尤為迷人了。你看,詩人早晨起來,禁不住明媚春光的誘惑,顧不上梳理頭發,就匆匆登上迎春閣憑欄眺望春景了。“未櫛”,暗寫錦城春色對人的迷人魅力。登高望遠,一覽無余,凡城中景色,自是盡收眼底。“憑欄”,不僅點出了詩人賞景的姿態、方式,還令人想到迎春閣曲欄回環的古亭風貌。“眺”,極目遠望,貪戀之情流露無遺。景尚未寫,畫意已出。試想,一座雕梁畫棟、檐牙高啄的多角形亭閣矗立云霧之間,一位未修邊幅、發如飛蓬的詩人正滿懷激情地倚著欄桿盡興觀賞著眼下景色,這是一位多么浪漫的詩人,這又是一種多么富有古畫意味的景觀!
那么,詩人到底看見了些什么呢?“煙籠萬井二江明。”這是宏觀總體印象。城中千家萬戶都被飄游的煙霧籠罩著看不分明,但內、外二江的水卻明亮如鏡,透過彌漫的霧氣閃耀于詩人眼前。“萬”,虛指,極言多,視線所及范圍之廣;“二”,確指,與“萬”相對,突出二水在錦城全景中不可忽略的地位。如果說,霧正像面紗一樣罩住了一位美人的臉,那么二水便是美人臉上那對長長的含情脈脈的眼了。“明”,寫出了這位美人閃亮善睞的目光。這里,“煙”和“江”使全城景物忽隱忽現,忽明忽暗,造成了一種誘人的朦朧美的意境。詩人情由景生,又移情于景,把自己對祖國江山的愛融入其間了。
末兩句是從微觀的角度,從視聽兩方面具體寫城中的樹和鳥:“香風滿閣花滿樹,樹樹樹梢啼曉鶯。”在偌大一個城市中,在眾多的景物里,詩人很善于捕捉自己的描寫對象。他通過精心的審美篩選,只留下其中最能體現春意的兩種物象“花樹”和“曉鶯”來描寫。兩個“滿”字,三個“樹”字,不僅極寫了果樹成林、花開繁盛、香氣濃郁的景象,還使人仿佛進入一種桃李爭艷、姹紫嫣紅,鶯歌燕舞、春光融融的境界。真是有靜有動,有色有香,煙霧飄忽,仙境一般啊!
錦城花繁鳥亦多的美好景象在杜甫筆下也有描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其六)就曾寫道:“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這是成都浣花溪畔的景致,不妨看作整個成都風光更為具體的畫面。這里也有一個“滿”字和“鶯”字,看來錦城花鳥隨處皆是絕非夸飾了。這是白晝晴時,那么黑夜雨天呢?“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這又是另一番景象。春花帶雨,紅艷欲滴,沉甸甸地“滿”城皆是,真可謂花的海洋,花的世界了啊!
呈現在劉駕面前的成都春景遠不止此,只是有限的詩行不能盡其欲言罷了。“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杜甫《絕句二首》其一)這景象不也很迷人嗎?把上述所引之詩句作為對《曉登》一詩的注腳,也許不為過吧!
詩人憑欄遠眺的結果,如此美不勝收,他,一定陶醉了。末二句“滿”字和“樹”字的疊用,雖屬他的七絕句法別具一格之獨創,但恐怕也因帶有一些醉意所致吧?這是景語更是情語啊!劉永濟《唐人絕句精華》說得對:“此詩寫出城市曉景,如在眼前,人但賞其能用疊字,未免皮相。”
上一篇:陳陶《隴西行四首(其二)》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曹鄴《老圃堂》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