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
故人不可見,漢水日東流。
借問襄陽老,江山空蔡洲。
這首詩題下原注:“時為殿中侍御史,知南選,至襄陽作。”時在開元二十八年。
首句直抒胸臆,訴說頓失友人之痛。“故人”指孟浩然,他是從陳子昂到李白這個過渡時期最有成就的詩人,“五言詩天下稱其盡善”,盛唐群作家都有詩稱贊這位長者詩名、人品之高。開元中,孟浩然入京求仕,“嘗于太學賦詩,一座嗟伏無敢抗,張九齡、王維雅稱道之。”(《新唐書·孟浩然傳》)從此訂為至交。王孟相知,除了他們同為盛唐山水田園詩派領袖外,還因為都受到開元明相張九齡的獎掖:張九齡入相,擢王維為右拾遺;張九齡罷相為荊州長史,引孟浩然為幕僚;他們在政治上也是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孟浩然入京求仕失敗后,在吳越湘閩等地漫游多年,最后仍回故鄉襄陽鹿門山隱居。而王維則出使河西。關山阻隔,會面無因。開元二十八年,王維由監察御史改任殿中侍御史,奉命赴嶺南主持進士考試,得以路過襄陽。他本來期望此行能同時會晤張九齡和孟浩然兩位知己,但張九齡奔喪死于家鄉韶州,孟浩然也因背疽不治而亡。孟浩然當年離京時《留別王維》詩寫道:“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豈料那次一別竟成永訣。“故人不可見”語平實而意深沉,表達了生死睽隔之悲。次句寓情于景,是悲痛之情的形象化。句中“日東流”或作“日夕流”,估計傳寫中誤“夕”為“西”,遂被改為“東”。作“夕”義勝。漢水南流,日夕不止。似有情,在為逝者嗚咽;又無情,徒增存者物是人非之悲。詩人的哀思也同這南逝的漢水一樣,在洶涌,奔流。
后二句從空間落墨,抒發江山寂寥之悲。襄陽人杰地靈,歷史上出過大批高人名士,晉習鑿齒著有《襄陽耆舊傳》。孟浩然的棲隱鹿門山,就是仰慕先賢龐德公的,而孟浩然的出世,誠如同代文學家王士源稱頌的“導漾炳靈,實生楚英”,是襄陽的驕傲。中唐詩人張祜《題浩然宅》也說:“高才何必貴,下位不妨賢。孟簡號持節,襄陽屬浩然。”但這顆巨星卻隕落了,這不僅是襄陽的一大損失,也是大唐帝國的一大損失,由此而給襄陽、給盛唐詩壇帶來的空白是難以彌補的。“江山空蔡洲”,生動而真實地傳達出詩人當時的感受,惟相知至深,情誼至篤才會產生這樣的感受。蔡洲在襄陽東北漢水中,因東漢蔡瑁曾居其上而得名,后來成為襄陽名勝之地。這里用以指代襄陽。“漢水東流,故人不見,江山寂寞,風流頓歇,殊見悼惜之深。”(富壽蓀評語)
上一篇:元好問《論詩詩三十首(其十一)》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劉因《宋理宗南樓風月橫披二首(其二)》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