迺賢
雜沓氈車百輛多,五更沖雪渡灤河,
當轅老嫗行程慣,倚岸敲冰飲橐駝。
迺賢(約1309—?),本突厥葛邏祿氏?!案疬壍摗蹦送回收Z,其意為“馬”,故迺賢又名馬易之。其先祖世居金山(今新疆北部阿爾泰山)之西,元朝統一中國后內遷南陽(今屬河南),故迺賢自稱南陽人。曾隨兄宦游江浙,又到過邊疆,熟悉少數民族生活。這里選的小詩,便是描寫邊疆少數民族生活的。詩中的灤河,上源繞今內蒙古自治區東南,經今河北省東北,流入渤海。
古代詩人描寫少數民族出獵、征戰的詩很多,但描寫少數民族日常生活的則不多見,本詩卻描寫了他們日常生活的畫面。
“雜沓氈車百輛多,五更沖雪渡灤河”二句,即景實寫,點出時間、地點和具體活動?!半s沓”,眾多雜亂的樣子;“氈車”,為了御寒,車周用氈布圍裹;“百輛多”,表明這是一個龐大的車隊。這個車隊,頂風冒雪,連夜趕路,五更天,來到灤河。詩人只用了一個“渡”字,但渡河的場面不難想見:一片荒涼的原野上,眾多而又雜亂的氈車,爭相馳騁,搶渡冰封的灤河,既雄壯、又熱鬧。
“當轅老嫗行程慣,倚岸敲冰飲橐駝”二句,詩人只就紛陳的現象中,拈出一個有特征的鏡頭?!爱斵@”,指坐在轅上趕車,這一般是敏捷健壯的男人干的,由于技術性強,趕車的被稱為“車把式”??扇缃瘛爱斵@”的竟是一位女的,而且已經“老”了,她能勝任愉快嗎?請別擔心,詩人用“行程慣”三字說明她是趕車的老手。用第四句表現她身手不凡。由“當轅”到“倚岸”,大幅度的跨越,須要用讀者的想象去補充,而且不難補充。請看吧:她趕車來到灤河,縱身跳下轅去,靠在河岸邊,敲開冰層,讓駱駝飲水。通過這一跳、一倚、一敲的蒙太奇組接,一個矯健的十分富有活力的老嫗形象,便活生生地閃現在我們眼前。
本詩選材也是有特點的,它只描寫了牧民的驅車轉移,卻能于勾勒其廣漠、蒼涼的景象中透露出一股無比雄壯的美,使人們看到了牧民健壯的體魄,大無畏精神,一幅驍勇的牧民圖出現在我們的眼前,從而使我們認識牧民生活的全部情景和精神風貌,應該說,詩人在寫形圖貌、取舍剪裁的技巧上是具有藝術獨創性的。
上一篇:傅若金《回雁峰》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王維《涼州賽神》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