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古度
一樹古梅花數畝,城中客子乍來看。
不知花氣清相逼,但覺山深春尚寒。
古詩中詠梅之作屢見不鮮,自北宋林逋稱道梅花的“暗香”以來,詩人們更是常常筆底流香,盛贊梅花。林古度的這首《吉祥寺古梅》,也是眾多“梅花頌”中的一篇,表現了作者對梅花清冷香氣的由哀贊嘆。吉祥寺在南京東郊,據余賓碩《金陵覽古》“拜梅庵”條記載:“(吉祥)寺后高原有古梅一株,虬枝鐵干,扶疏十畝?!北驹娂丛伌斯琶?。
開頭兩句用“賦”的寫法,總說古梅概貌并自己初來觀賞之緣起。首句直寫所見,“一樹古梅花數畝”,即上引《金陵覽古》“拜梅庵”條記載的內容,不同之處是突出了“花”,“扶疏十畝”的,不僅有盤曲環繞的“虬枝”,而且還有綴滿枝頭、“千朵萬朵壓枝低”(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的繁花。在用字上,以“一”領起,前四字與后三字似對非對,梅才“一樹”,花有“數畝”,于描摹形相的同時,也流泄出詩人的贊嘆之情。次句中的“客子”,即旅居異鄉的人。詩人在明朝滅亡后就住在南京,故以“客子”自稱。從時間順序說,第二句在前,先有來游的客子,然后才見到盛開的古梅,這里為了突出“吉祥寺古梅”,故將寫古梅的筆墨提前。一、二句看似平淡,但品味一下,又覺得不是無關詩趣的冗筆。正因為初來乍到,看到盛開的古梅,新鮮感自然特別強烈,若不是“乍來看”,下文對于香氣的獨特感受恐怕就不會那么深了。
三、四兩句凝聚著作者的親身體驗,也是此詩的意趣所在。作者本意是贊美梅花冷香撲面而來,但不從正面描寫梅香,而是說賞梅時只覺得春寒料峭,襲人肌骨,卻不知道這是梅花冷香逼人之故。這種春寒的感覺愈強,愈顯出梅花幽香之清冷逼人。明寫春寒,暗贊冷香;故意說“不知花氣”,實則是深深感到了花氣之冷,清冷到了使人都誤以為春寒浸身的程度。這就是作者故作不知梅香而蘊含的妙趣?;ㄏ?,是嗅覺所聞;寒冷,是觸覺所感。梅花的冷香竟使人產生寒的感覺,這是運用了通感的藝術手段所產生的效果,真切地再現了梅花香氣的特征。
這首詩融合了視覺、嗅覺、觸覺的感受來詠梅,清新自然,有一定的韻味。
上一篇:黃幼藻《題明妃出塞圖》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吳偉業《戲題仕女圖·出塞》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