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鑒
青山修竹矮籬笆,仿佛林泉隱者家。
酷愛綠窗風(fēng)日美,鶴梳輕毳亂楊花。
這是一首詠物詩。托物言情,緣事見志,這是我國傳說詩歌的藝術(shù)手法之一,不過在詠物詩中表現(xiàn)得尤為集中突出而已。
詠物詩中,詩人所詠誦的對象實際是詩人思想感情、審美意識的對象化,即詩人的審美理想或?qū)徝廊の对谒佌b的事物上找到了恰如其分的契合點,得到了意足神完的寄托和表達。即如這首《詠鶴》,詩人實際上不是詠贊作為自然物的鶴,而是通過鶴的生活環(huán)境和其生長特性同詩人思想感情與審美理想的某些契合點,來詠贊同鶴一樣清高、超脫的人。
首句“青山修竹矮籬笆”描寫鶴的生活環(huán)境,這也正是詩人所喜愛的、希望生活于其中的人生場所的寄托。詩人把鶴喻為高潔的、超脫塵世的隱者,青山綠水、茂竹修林環(huán)繞、掩映下的田園美景正是詩人所向往的陶淵明式的理想生活的象征。“酷愛綠窗風(fēng)日美”,更是詩人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鶴做為自然界的一種自在物,本無所謂“愛”,也無所謂“美”,這里酷愛“綠窗風(fēng)日”美妙景色的正是具有高超的人生理想與高雅的審美趣味的詩人自己。當(dāng)然,詩人和他所詠贊的對象——鶴之間有一個共同的契合點,這就是鶴具有與一般禽鳥不同的生活習(xí)性,它確系擇地而居,“擇木而棲”,因而當(dāng)詩人把自己所“酷愛”的“美”對象化于它的身上時就使人感到非常適當(dāng)貼切而毫無勉強生硬之感。
最后一句正面描寫鶴的情態(tài):在楊花飛舞柳絮飄綿的暮春晴晝,悠閑自在的白鶴正用它長長的喙輕輕地梳理自己的羽毛。這不由得使人聯(lián)想起詩人或詩人所贊美的“隱者”在超然物外時潔身自好的行為。而楊花的亂飐狂飛,也不禁使人聯(lián)想到“輕薄楊花逐水流”的寓意,那些隨波逐流、趨炎附勢的宵小之輩根本不在詩人目下無塵的眼里,而且還生怕它們沾污了自己潔白的“羽毛”,因而不住地用正直剛堅的“喙”去梳理清滌……
上一篇:高士談《楊花》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迺賢《塞上曲五首(其三)》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