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為
碧海沉沉島嶼環,萬家燈火夾青山。
有人遙指旌旗處,千古傷心過馬關。
甲午戰爭后,清政府派李鴻章充任全權大臣前往日本馬關談判。李鴻章被日本浪人行刺,彈傷面部。康有為于光緒二十五年(1899)自美洲東歸,途經日本赴香港;詩人泊舟馬關,不禁觸景生情,寫下這首詩。
詩的首句是寫景。茫茫大海,波濤激蕩,放眼望去,只見沉沉的碧海中,島嶼星羅棋布,詩人面對大海,思緒萬千。“碧海沉沉”既寫出了夜色迷蒙中大海的景象,又反映了詩人極為沉重的心情,為表達主題渲染了凄涼暗淡的氣氛。第二句帶出時間、地點和人物,青山兩邊千萬戶人家點起了萬家燈火。“萬家燈火”與上句描繪的氣氛相呼應,而“夾青山”又引出后面二句。這后二句,敘事中有議論。有人遠遠地指著旌旗飄揚的地方——李鴻章曾居留之地,馬關,它永遠使經過的中國人傷心難忘。從字面上看,詩人斥責的似乎是“日本浪人”,實質上是指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的李鴻章。1895年4月17日在日本馬關(下關),李鴻章與日本侵略者頭目伊藤博文簽訂了《馬關條約》,這一不平等的賣國條約,是帝國主義國家給中國人民套上的新的枷鎖。從此,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民族危機加劇了,中國殖民地半殖民地化的程度進一步加深了。總之,《馬關條約》的簽訂,給中國造成嚴重的影響。《馬關條約》簽訂后,康有為激于愛國熱情,努力尋求切實可行的變法維新之路。詩人于是借“有人遙指”來表達自己感時憂國的激憤之情。“千古傷心”寫得深沉悲傷,表達了一個進步的知識分子對民族危亡的關注。全詩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格調悲涼沉郁;詩中運用形象的描述來發抒詩人的議論,韻味深濃,不獨是議論,而是詩化了的議論,可見詩人技巧的高明了。
上一篇:王韜《積雨》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李白《少年行》古詩賞析與原文